整个校园仿佛浸在一团巨大的情绪里——那是名为离别的雾,看不见摸不着,却稠得化不开,闷在心里发沉。
这雾,濡湿了宿舍楼下最后几声拥抱的叮咛,让合影时咧开的笑容都带了些许咸涩。
它悬在饯行的杯沿上,混着酒气,让平日里的玩笑话都变得郑重其事。
就连林荫道上的阳光都穿不透它,只在地上投下斑驳而恍惚的光影,仿佛每一片叶子都在挽留。
脚步变得迟疑,目光总想多停留一刻,将这熟悉的一切更深地刻进记忆里,好对抗即将到来的、巨大的空旷。
林荫道两旁繁茂的梧桐,往日是喧闹的见证者,此刻在微风中却也沉默了许多,只在偶尔漏下几缕被枝叶切割得支离破碎的斑驳光影,晃动着毕业季特有的恍惚与不确定。
布告栏上,崭新的海报急切地覆盖着旧日的痕迹,各种毕业典礼通知、房源信息、求职广告交织粘贴,像一场喧闹而凌乱的终场预告。
拖着行李箱的轮子声“碌碌”地不时划过静谧的路面,这声音混杂着或高或低的道别声、合影时强装欢笑的“茄子”声、以及终于压抑不住的、低低的啜泣,所有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飘荡在初夏温润的空气里,让六月的暖风也带上了一丝黏稠的、告别的滋味。
这间朝夕相处了四年的宿舍,门牌号“309”的漆迹已然有些模糊,此刻更像一个即将被清空的、盛满青春的记忆容器。
往日堆满书本、杂物、零食袋的公共区域,此刻显得空荡了不少,只余下一些带不走的、或是心存留恋不愿马上带走的物件:苏晓挂在门后的卡通挂布,边角还沾着大一那年宿舍文化节的贴纸;杨桐桐留在书架上的几本旧专业书,扉页写着彼此借阅时的留言;陈静落在桌角的半块橡皮,还带着颜料染过的淡蓝色痕迹——
它们无言地散落着,像被时光遗落的碎片,诉说着一段共同岁月的终结。
空气里,除了固有的、混合了护肤品和书本油墨的生活气息,更多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停滞感,仿佛时间在这里也变得踌躇,不忍向前。
拾穗儿安静地坐在自己靠窗的床沿,她的铺位已经整理得近乎肃穆。
一个洗得发白、边角有些磨损的帆布背包,和一个看起来经历了不少风雨、颜色暗淡的拉杆箱,就是她全部的行装。
这简洁,与室友苏晓床边那几个塞得鼓鼓囊囊、印着卡通图案的行李箱,与杨桐桐桌上那精心打包的一摞摞专业书籍,与陈静墙角那捆好的画筒和颜料箱,形成了鲜明对比,透着她一贯的、目标明确的利落。
她的手指轻轻抚过叠放整齐的床单,那是她从家乡带来的粗棉布,用了四年,布料已被浆洗得异常柔软,泛着旧旧的白,就像她本人,被岁月和知识温柔打磨,愈发显得温润,然而骨子里的那份从戈壁风沙中带来的韧劲,却丝毫未减。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