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戈壁滩长大,知道农民种东西有多不容易。
我奶奶阿古拉常说,地不骗人,你付出多少,它就回报多少。可是现在,市场却辜负了他们的汗水。”
她翻到下一张照片——赵大婶的手特写。那双手粗糙、干裂,指甲缝里还残留着草莓汁液的淡红色。
“这是赵大婶的手。就是这双手,种出了那么甜的草莓,熬出了那么香的果酱。可是这双手的主人,却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烂在地里。”
会议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窗外的虫鸣。
拾穗儿继续说:“我建议,我们帮乡亲们建立一个线上销售平台。不只是卖蔬菜,还要卖他们的故事——王大叔怎么坚持不用农药,李奶奶怎么人工除草,赵大婶的草莓酱秘方。”
她的声音越来越坚定:“我们要让城里人知道,他们吃的不仅是蔬菜,更是乡亲们的心血和汗水。”
方案通过了。接下来的日子,拾穗儿忙得脚不沾地。
她带着相机走遍每块农田,为每种蔬菜拍摄“写真”。
她让王大叔捧着刚摘的黄瓜合影,黄瓜顶花带刺,王大叔的笑容憨厚又自豪。
她请李奶奶坐在南瓜堆里讲故事,南瓜金灿灿的,李奶奶的眼睛眯成了两条缝。
她在赵大婶的厨房里拍摄草莓酱的制作过程,从采摘到熬煮,每一个步骤都详细记录。
晚上,她熬夜修图、写文案。
困了就用凉水洗把脸,累了就看看窗外——村民家的灯还亮着,他们也在为明天的生计忙碌着。
“王大叔的有机黄瓜,带着清晨的露珠和泥土的芬芳……”
“李奶奶的南瓜,是小时候奶奶家的味道……”
“赵大婶的古法草莓酱,没有任何添加剂,只有阳光和爱……”
一篇篇充满温度的文章在学校论坛和社交媒体上发布。
拾穗儿还创建了“暖心农场”线上商城,设计了“蔬菜盲盒”——
每个盲盒里都有当季最新鲜的蔬菜,还有种植者亲手写的小卡片。
订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第一周,只有十几单;第二周,变成了上百单;一个月后,日订单量已经突破五百。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那天下午,拾穗儿正在帮王大叔打包黄瓜,一个投诉电话打了进来:“你们的黄瓜送到都蔫了!这是什么质量?”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