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无声的战场
黑山镇的雨,总是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湿冷,仿佛能浸透人的骨头。
然而,在这连绵的雨季之外,一股更无形的、来自山外的“湿气”
,正悄然弥漫开来,渗透进寨子的每一个角落。
这股湿气,不是水汽,而是由贪婪、好奇与野心交织而成的情报之网。
远行在外的年轻人,如同三只探出巢穴的飞鸟,他们的信件便是维系着寨子与外部世界的唯一脐带。
这些信件,承载着希望,也带来了危险。
阿树的信,总是带着墨香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谨慎。
府城的书肆“万卷楼”
,坐落在最繁华的西市,雕梁画栋,翰墨飘香。
阿树已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只会搬书理架的懵懂少年。
他瘦削的脸上多了几分书卷气,手指因常年拨动算盘而显得格外修长灵活。
他的案头,堆放的不再是畅销的诗词话本,而是厚重的《大明律》、《工部则例》以及各地府衙的文书汇编。
“……掌柜的近日愈倚重于我,府衙户房的王主簿常来寻些冷僻的志怪杂谈,言谈间,总爱问及吾乡矿产、风水之事,尤其对‘地变’之记载,兴趣甚浓。
弟子已留心,其借阅卷宗,多与‘地脉’、‘龙气’相关。
另,弟子闲暇时,曾摹习数种官府行文格式及关防印信,初时只为解闷,不想竟颇有心得。
此技虽微末,或可于将来,为寨中筑一道无形之墙……”
阿木坐在自己的石屋中,就着昏黄的油灯,反复咀嚼着阿树信中的每一个字。
他摩挲着信纸粗糙的纹理,仿佛能感受到阿树在写下“无形之墙”
四个字时,那份沉稳而坚定的决心。
模仿官府文书,这绝非小事,一旦败露,便是欺君罔上的大罪。
但阿木明白,在这场不对等的博弈中,规则本身就是最强大的武器。
敌人正在用规则的名义步步紧逼,那么,他们就必须比敌人更懂规则,甚至能利用规则本身来反制。
阿树的这份“微末之技”
,在未来,或许就是能扭转乾坤的关键棋子。
云兰的信,则弥漫着草药的清香与医者的仁心。
省城“济世堂”
是百年老字号,药库之大,品类之全,远非黑山小寨所能想象。
云兰在这里,如鱼得水。
她天资聪颖,又有着黑山赋予的、对草木灵气的独特感知力,很快便得到了老药王的赏识。
她不再仅仅是炮制药材,而是开始参与药方的改良和新药的研制。
“……师父赞我对药性的理解有独到之处。
此处库房中,有数种辅药,如‘岩须草’、‘地骨皮’,其产地恰在黑山外围,近月来消耗甚巨,远寻常用量。
弟子留心查账,记录却多有模糊,经手之人亦语焉不详。
此事颇为蹊跷。
另,弟子依寨中秘法,结合此地所见,新得几则配伍,对祛风除湿、调理内伤颇有奇效,已录于另纸,望桑伯过目。
另附上改良后的‘止血散’炮制之法,此法虽繁,但成药色泽更佳,效亦更稳,或可作‘烟雾弹’之用……”
阿木将云兰的信放在一旁,拿起那张记录着新药方的桑皮纸。
他看着上面娟秀而有力的字迹,心中既欣慰又警惕。
云兰提到的辅药异常消耗,绝非偶然。
那些人不再满足于打听虚无缥缈的传说,他们已经开始进行实质性的采样和分析,试图从物质层面破解黑山的秘密。
而云兰提出的“烟雾弹”
策略,更是深得他心。
在信息战中,主动释放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