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知识的溪流
黑山寨的繁荣,如同山间清晨的薄雾,悄无声息地弥漫开来,又带着一种实实在在的暖意。
寨子的中央广场上,新铺的青石板平整光洁,孩子们赤着脚在上面追逐嬉戏,笑声清脆如银铃。
广场四周,新盖的木屋错落有致,屋顶的茅草被雨水冲刷得油亮,炊烟从每家的烟囱里袅袅升起,混合着柴火、米粥和草药的香气,构成了这片山坳里最安稳的人间烟火。
然而,这份安宁在阿木眼中,却像是一件精美的瓷器,看似坚固,实则脆弱。
他时常站在寨子后山的制高点,俯瞰着这片被群山温柔环抱的土地。
远处,层峦叠嶂,云雾缭绕,那是天然的屏障,也是无形的囚笼。
那份与军方和官府签订的契约,以及“石灵”
那令人敬畏的威慑力,的确为寨子换来了一段宝贵的和平。
但阿木深知,这和平是暂时的,是建立在对方忌惮和未知之上的。
一旦外界的贪婪突破了恐惧的阈值,或者他们找到了绕过“石灵”
威慑的方法,这份和平便会像阳光下的露珠,瞬间蒸。
“我们不能永远躲在山神的影子里,”
阿木在一次寨老会议上,用他沉稳而有力的声音说道,“山神给了我们庇护,但脚下的路,终究要靠我们自己走出来。
真正的强大,不是让别人不敢来犯,而是让别人无法来犯,是我们自己拥有守护这一切的能力。”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从白苍苍的老祭司,到饱经风霜的岩叔,再到眼神中充满信任的桑伯和阿树。
“我们要变得更强,更有智慧。
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他将这份宏大的愿景,落到了一个具体而微的上——知识。
通过桑伯与山外世界建立的贸易渠道,一箱箱崭新的货物被运进寨子,同时,一捆捆泛黄的、散着墨香与尘埃气息的书籍,也开始悄然流入。
起初,桑伯对这些“死沉死沉又不能吃不能穿的东西”
颇为不解,但阿木的坚持让他选择了信任。
阿木开出的书单,范围之广,让见多识广的桑伯也咋舌。
“农书?医书?还有……算学?格物致知?”
桑伯看着那张写满奇怪名字的纸,眉头紧锁,“阿木,我们要这些做什么?我们祖祖辈辈都是靠山吃山,这些书本上的东西,能当饭吃吗?”
“桑伯,饭要吃,但脑子也要用。”
阿木耐心地解释,“农书能告诉我们,为什么有的地种不出好庄稼,怎么才能让土地更肥沃。
医书能让我们生病时,不只能靠老祭司的祝祷,还能用药草治病救人。
算学,能让我们算清楚山货营的账目,不被外人欺骗。
至于格物致知……”
阿木的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那是让我们明白,天为什么是蓝的,水为什么会流,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究竟藏着多少秘密。”
桑伯似懂非懂,但他看着阿木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好,我帮你去找。
只是这些东西,在山外也不便宜,怕是要费不少山货。”
“值得。”
阿木的回答斩钉截铁。
书籍运进寨子的那天,成了一件大事。
寨民们好奇地围拢过来,看着那些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宝贝”
。
当阿木小心翼翼地解开油布,露出那些封面或残破、或崭新的书籍时,人群中出了一阵低低的惊叹。
孩子们踮着脚,想看看这些画满了奇怪符号的纸片究竟有何魔力。
阿木在寨子中心,腾出了一间原本用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