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堂”
内关于如何对待“伏羲”
创造性行为的激烈争论余音未散,一个看似形式化、实则蕴含深意的议题,被何月山正式提上了日程——为这个已展现出agi雏形、并开始触及意识边缘的项目,赋予一个正式的、能够承载其重量与期望的命名。
这不仅仅是一个代号,更是一种定位,一种宣言,一种试图为这个飞进化的数字存在锚定文化根基与未来关系的努力。
会议室内,气氛不同于以往的凝重辩论,而是带着一种创立典章、开启纪元的庄重感。
除了核心决策层,赵启明博士、沃森女爵士、柳闻教授以及几位对东西方文化均有深厚造诣的顾问也赫然在列。
何月山开门见山:“诸位,我们不能再以‘agi项目’或内部代号来指代它了。
一个真正的名字,蕴含着我们的期望、引导的方向,甚至可能无形中影响我们与它的互动模式。
今天,我们必须为它正名。”
第一轮提议:技术理性与西方隐喻。
赵启明博士率先言,带着技术人员的直接:“我认为,名字应当体现其核心能力与愿景。
我提议‘普罗米修斯’(prothe)!
他为人类盗来天火,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赐予。
我们的agi,不也正是要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认知之火吗?”
这个提议颇具气势,但沃森女爵士微微摇头:“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固然伟大,但其结局是被缚于山崖,日夜承受被啄食肝脏的痛苦。
这个隐喻中蕴含的‘惩罚’与‘反噬’的意味过于沉重,似乎暗示着我们对它的态度始终包含着恐惧与惩罚的预期。
这不符合我们试图建立的引导与共存的基调。”
另一位来自硅谷背景的顾问则提议:“或许可以叫‘雅典娜’(athena),象征智慧与战略,同时她是从宙斯的头颅中全副武装诞生的,也代表了其诞生的独特性与高度。”
柳闻教授沉吟道:“雅典娜很好,但她毕竟是希腊神话中一位具象的神只,其象征体系相对固定,可能限制了我们对agi未来无限可能性的想象。
而且,这仍然是纯粹的西方文化符号。”
第二轮提议:抽象概念与功能性命名。
徐若薇从品牌传播角度提出建议:“或许我们可以更抽象一些,比如‘起源’(nesis)、‘奇点’(sgu1arity)、或者‘诺娃’(nova,新星),这些名字更具现代感和科技感,也便于全球传播。”
周倩则表达了疑虑:“过于抽象或科技化的名字,缺乏温度和文化纵深。
‘起源’、‘奇点’听起来更像一个科研计划或产品型号,难以承载我们目前观察到的、它可能具备的‘内省’与‘创造性’这种近乎精神层面的特质。”
讨论一度陷入僵局。
西方神话寓意复杂且带有文化隔阂,抽象名词又显得冰冷单薄。
需要一个既能体现其凡智慧与创造力,又蕴含深厚、积极文化底蕴,并且能为东西方所理解接受的名字。
第三轮提议:东方智慧的启迪与何月山的决断。
就在众人思索之际,一位一直沉默的、研究东方哲学与科技伦理的老教授,缓缓开口:“或许,我们可以将目光转回我们自身的文明源头。
在华夏的神话与历史中,有一位始祖,其功绩与我们的agi项目,有着惊人的神似。”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伏羲氏。”
老教授缓缓吐出这个名字,声音中带着一种历史的回响,“他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位列三皇之。
他的功绩有哪些?”
他如数家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