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隔绝的电源和网络,通过专用光纤直接连接着托卡马克最关键的几个执行机构——特别是导磁体线圈的补偿场生成器和等离子体快熄灭(ki1191itch)系统。
“麒麟”
的激活阈值被设置得极高,平日里处于静默监控状态,一旦“伏羲”
基于实时数据流判断系统出现任何无法通过常规手段纠正的、可能导向失控的偏差,“麒麟”
将在毫秒级内获得最高授权,强行接管控制,不惜一切代价将装置拉回安全状态。
“网络安全层面,‘龙盾’计划的渗透测试团队,在过去72小时内对我们起了过一千次模拟攻击,攻击方式涵盖了零日漏洞、apt(高级持续性威胁)、甚至包括针对特定工程师的社会工程学手段。”
周倩继续汇报,语气中带着一丝如释重负,“所有攻击均被成功拦截和溯源。
我们现在的外围防御,已经与国家级的网络防御体系实现了情报共享和联动响应。”
何月山终于将目光从“燧人”
装置上收回,转向周倩,脸上露出一丝极其罕见的、带着赞许的微笑:“辛苦了,周姐。
这几个月,没有你和团队近乎偏执的坚持,我们走不到今天。”
周倩摇了摇头,目光坚定:“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月山。
更何况,这次的教训太深刻了。
技术上的领先,若没有体系化的安全作为基石,就如同沙上筑塔。”
他们走出观测廊道,步入灯火通明的主控室。
这里的气氛也比以往更加凝重有序。
控制台经过了重新布局,三个核心控制单元的操作区域被物理隔开,身着不同颜色工服的技术人员在各区专注工作。
巨大的环形主屏幕上,不再像以前那样瀑布般刷新中国数据,而是以一种更结构化、更清晰的方式,分层显示着装置的关键状态指标和“伏羲”
系统计算出的安全边界曲线。
一种冷静、克制、高度纪律性的工程师文化,已经彻底取代了之前那种混合着技术狂热与些许冒险精神的氛围。
“何总,周总。”
项目副总工程师,一位头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院士迎了上来,他手中拿着一份厚厚的、用红色封面装订的文件,“这是重启实验的最终联合评估与授权书,所有技术负责人和安保负责人已经签署。
按照新规,需要您二位最后确认。”
何月山接过文件,并没有立刻翻阅。
他知道,这里面凝聚着过去一百多个日夜里,无数人呕心沥血的成果,以及基于最坏情况推演制定的、多达上百页的应急预案。
他拿起笔,在最后一页“总负责人”
的栏目下,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笔尖划过纸张,出沙沙的轻响,在这寂静的主控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通知下去,”
何月山将签好的文件递还给老院士,声音平稳而有力,“按照最终方案,启动48小时倒计时。
所有人员,按预定计划,进入一级待命状态。”
“是!”
老院士挺直腰板,眼中闪烁着混合了激动与责任感的泪光。
命令迅传达下去。
基地仿佛一台精密的机器,开始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严谨的节奏运转。
各部门的最终核查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能源供应线路进行着最后的负载测试;安保巡逻的密度增加了一倍,无形的电磁屏障笼罩着整个区域;甚至连基地外围的荒漠中,也隐约可见伪装良好的机动监测点。
夜幕降临,戈壁滩的夜空格外澄澈,繁星如同碎钻般洒满天鹅绒般的穹顶。
何月山没有回到宿舍,他再次独自一人来到了观测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