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前,还拉着她的手,断断续续地说:“以后……遇到良人……一定……要带去给我们看看……这样……哪天那家伙……对你不好……爹做鬼……也不会放过他的……”
想到这里,秦月娥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中却泛起了泪光。
爹还是那个疼她、护着她的爹,哪怕到了最后,心心念念的,还是怕她受委屈。
窗外,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镇子上零星亮起了灯火,那是各家各户在准备祭奠的香烛。
远处似乎传来了隐隐约约的哭声,更添了几分中元节特有的哀戚。
秦月娥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走到柜台后,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祭品篮子。
里面装着精致的糕点、新鲜的水果、一壶好酒,还有厚厚的纸钱和香烛。
她今日特意换上了一身素净的、月白色的衣裙,未施粉黛,长简单地挽起,显得格外庄重。
她刚提起篮子,就听到客栈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抬眼望去,林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他也换了一身干净的深色衣衫,神情肃穆而温和,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沉静地看向她,像是在说“我来了”
。
看着他那沉稳的身影,秦月娥纷乱的心绪奇异地平静了下来。
她提起篮子,步履平稳地走向他。
走到林安面前,她抬起头,看着他深邃的眼眸,脸上露出一抹混合着哀思、坚定与某种托付般的郑重。
她轻声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荡在寂静的客栈门口,仿佛穿透了生死界限,直达另一个世界:
“阿爹,阿娘,我带他来见你们了。”
这一声,承载了太多的重量。
是女儿对父母的思念,是完成父母遗愿的宣告,也是将自己未来全然交托给眼前这个男人的、最深刻的认可。
林安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自然而然地接过了她手中略显沉重的篮子。
他的动作轻柔而坚定,目光与她交汇,里面是无声的承诺与理解。
秦月娥看着他接过篮子,心中最后一丝紧张也消散了。
她主动伸出手,轻轻挽住了林安空着的那只手臂,如同过去许多次并肩而行时那样。
两人没有再言语,只是默契地转身,踏着渐浓的夜色,向着镇外秦家父母安息的方向走去。
他们的身影融入中元节特有的肃穆氛围里,女子的素白与男子的深色相依,步伐稳定而和谐。
晚风吹起秦月娥的裙摆和耳边的碎,她微微侧头,靠向林安的肩膀,仿佛从这份依靠中汲取着面对过往悲伤的勇气,也汲取着走向未来的力量。
这一次的祭奠,因为身边多了这个人,似乎不再仅仅是悲伤的缅怀,更是一种带着告慰与期盼的仪式。
父母在天之灵,看到此刻并肩而行的他们,大约,也能放下那最后的牵挂,真正安息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