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被拉黑的余波尚未散去,星城督查室的电话就几乎被打爆。
来自全省各地的项目牵头人、分管副市长、联审窗口负责人,轮番拨来请示、解释、甚至求情的电话,陈晓峰干脆把手机设置为“仅允许已标绿项目联络”
,然后将整个屏幕贴在了办公桌侧。
督查室变成一个“噪音屏蔽舱”
,只接来自“干成事”
的人。
但李一凡并未满足于这一轮问责的声量。
他提出一个新的指令:“把过去三轮中每个市州被群众提问最多、签字留痕最多、整改时间最长、群众代表评语最狠的项目,做一张‘暗墙对照表’。”
督查室里安静了两秒,陈晓峰第一个开口:“这不是负面榜单?”
李一凡却反问:“阳光下的激励靠绿墙,阴影里的进步靠暗墙。”
“暗墙表”
并不是对外公布的文件,而是由省督查室、组织部、政务服务办三方联合使用的内部高压清单。
上榜项目必须逐项分析原因,责任单位须签字备案,三个月内不能评先评优,也不得纳入中央对地方督查汇报的样板项目。
一位厅级老干部看完表格后评价:“这玩意比问责会还吓人,因为不是曝光,是‘压光’。”
与此同时,群众代表培训工作也进入实操环节。
督查室与省社工联合会协作,在全省十一个地市派出“群众培训飞行组”
。
他们的行李箱里装的不是资料,而是过往三轮问责会的视频、签字样本、代表评语、录屏剪辑,以及一摞摞问题墙模板。
每到一地,就在市政府会议室搭建“临时问题墙”
,让未来代表演练提问与签字。
飞行组第一站选在了西南的青石市。
这个以旅游和农业经济为主的小城,过去三轮从未被点过名,地方干部一度以为“我们没问题”
。
但当墙搭好,录像放映完毕,一位老代表缓缓开口:“你们医保退费拖了两个季度,是不是觉得没人问就能拖过去?”
全场安静了半分钟,分管副市长低头翻文件,却找不到能掩盖这笔数据的更新记录。
飞行组并未强压,而是当场请这位老代表上墙签字、留评语、复刻一次星城程序。
一条“模拟绿单”
就此诞生,第二天直接登上青石市政府官网页,标题是:“我们需要更真实的群众代表。”
舆情热度不减,连带着让其他几个地市倍感压力。
李一凡得知后,干脆签一条通报:“所有飞行组所在城市,问题墙内容由当地门户网站同步展示,哪怕是假演练,也要让群众看到什么是‘真签字’。”
星城的网络安全中心连夜设立“问题墙镜像系统”
,每一块墙都在云端有备份,群众可用身份证号对照提问进展。
陈晓峰看完系统界面后评价:“这已经不是墙,是量表。”
第二天,来自外省的观摩团也陆续进入第二轮观摩日程。
他们这次不再只围观问责会现场,而是兵分两路——一路看“项目落地率”
,一路看“群众签字密度”
。
一位来自东部沿海达省份的政务厅副厅长,站在朱洲市政府外墙前,盯着一面被标出“14道程序、5项延误、3次整改”
的问题墙,皱眉道:“你们这种透明,太极端了吧?”
星城陪同人员淡淡答道:“透明本就是制度极端。”
在朱洲市政府一楼大厅的玻璃柜里,还陈列着“群众签字笔样本”
,其中有一支“墨水耗尽”
的签字笔,被标注为“用于第9号项目、签字82次、最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