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看能不能用更便宜的器件替代。”沈良说道。
就在这时,杨建国又来了。
看到满桌子的电路板和仪器,杨建国的表情很复杂。
“小沈,听说你们的样机做出来了?”
“基本功能都实现了,正在做最后的优化。”沈良如实汇报。
杨建国走近了看:“这就是你说的自动控制系统?看起来挺复杂的。”
“厂长,您要不要看看演示?”沈良主动提议。
杨建国点点头。沈良重新启动系统,详细介绍每个模块的功能。
看到温度和压力能够自动调节,杨建国眼中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这个真的能用在咱们的炼钢炉上?”
“完全可以。而且效果会比人工控制好很多。”沈良充满信心地说。
杨建国沉默了一会儿:“成本呢?”
这个问题来了。沈良深吸了一口气:“初期投入确实不小,但长期来看是值得的。”
“具体多少钱?”杨建国直接问道。
“全套设备大概需要八千到一万块。”沈良如实说道。
杨建国的脸色变了:“这么贵?”
一万块钱对于钢铁厂来说确实是笔不小的开支。
“但是厂长,这套系统能显着提高产量和质量。按照我们的计算,半年就能收回成本。”沈良连忙解释。
杨建国在实验室里走来走去,显然在激烈地思考着。
“小沈,你的技术我不怀疑。但这个投入对厂里来说压力很大。”
沈良明白杨建国的难处。作为厂长,他必须对厂里的每一笔开支负责。
“厂长,我们可以先在一台炼钢炉上试用。如果效果好,再推广到其他设备。”
这个建议比较稳妥。杨建国考虑了一下:“试用的话,成本能控制在多少?”
“三千块以内。”沈良快速计算了一下。
杨建国脸色缓和了一些:“这个数字还能接受。不过你们要保证效果。”
“绝对没问题!”沈良信心满满。
杨建国又看了看复杂的电路板:“你们什么时候能装到炼钢炉上?”
“一个星期内就能完成安装调试。”沈良说道。
“好,那就试试看。”杨建国最终点头同意了。
送走厂长,沈良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沈工,咱们真的要上炼钢炉了?”王明兴奋地问道。
“当然。”沈良点点头,“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实验室里的测试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是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
炼钢炉的工作条件极其恶劣,高温、粉尘、电磁干扰,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咱们需要对系统做一些加固处理。”沈良开始制定安装方案。
接下来的几天,四个人忙着对系统进行工业化改造。
控制箱要加装散热风扇,传感器要做防高温处理,线缆要增加屏蔽层。
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系统的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