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际效果证明这笔投入是值得的。”沈良语气坚定。
杨建国拍拍沈良的肩膀:“我相信你的能力。只是希望你们能理解厂里的困难。”
“我们明白。”沈良点头表示理解。
杨建国又看了看电路图:“这个设计很复杂啊,你们有把握吗?”
王明抢着回答:“厂长,沈工的设计思路特别先进,我们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那就好。”杨建国脸上露出了笑容,“有什么困难及时找我。”
送走杨建国,沈良心情有些沉重。看来厂里对这个项目的成本确实很敏感。
王明似乎察觉到了沈良的情绪:“沈工,您担心什么?”
“没什么,继续工作吧。”沈良摇摇头,重新投入到电路设计中。
但他心里很清楚,时间窗口正在缩小。如果不能尽快做出成果,项目可能会面临被叫停的风险。
当天下午,沈良决定加快进度。他把团队分成两组,王明和小李负责模拟电路部分,他和赵工程师负责数字电路部分。
“咱们并行推进,争取三天内完成全部电路设计。”沈良宣布了新的时间安排。
三天?王明有些惊讶:“会不会太赶了?”
“时间不等人。”沈良语气严肃,“而且设计出来还要调试、优化,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赵工程师看出了沈良的紧迫感:“沈工,是不是有什么压力?”
沈良没有隐瞒:“厂里对成本比较敏感,我们必须尽快做出成果。”
听到这话,三个人都严肃起来。他们明白,这不仅仅是技术挑战,更是时间赛跑。
接下来的三天,技术科变成了战场。四个人轮流值班,几乎24小时不停地工作。
沈良的大脑高速运转,将后世的电路设计经验与当前的技术条件相结合,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王明和小李也全力配合,按照沈良的指导完成各种细节设计。
赵工程师则负责工艺分析,确保电路图能够实际制造出来。
三天后的晚上,电路设计终于完成了。
沈良看着厚厚一叠图纸,心中既兴奋又忐忑。这套设计融合了太多超前的理念,能否在1980年的技术条件下实现,还是个未知数。
但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
明天,就要开始制作样机。
第二天一早,沈良就赶到了工厂。
技术科里空荡荡的,其他人还没来上班。
他铺开昨晚完成的电路图,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
这套设计包含了三个核心模块:温度控制系统、压力监测系统,还有最关键的自动调节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