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明收拾着工具:“沈工,您对这个项目真的有把握吗?”
沈良看出了王明眼中的担忧。今天李建华的质疑,显然对团队成员产生了一些影响。
“老王,你觉得咱们厂的连铸机改进效果怎么样?”沈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那当然是大成功。产量提高了,质量也好了很多。”王明立刻回答。
“那个项目也是从零开始的,对吧?”沈良继续问。
王明点点头:“确实,当时很多人也不相信能成功。”
沈良拍拍王明的肩膀:“技术创新就是这样,总会有人质疑。但只要我们扎实做事,用结果说话,所有的质疑都会消失。”
赵工程师也点头表示赞同:“沈工说得对。我们专心搞技术,其他的事情不用想太多。”
小李举起拳头:“对!咱们一定要做出世界一流的产品!”
看着团队成员重新燃起的斗志,沈良心中暗暗松了口气。李建华的干扰虽然讨厌,但不足以动摇团队的根基。
第二天一早,沈良来到技术科时,发现王明已经在画电路图了。
“这么早就开始了?”沈良有些意外。
王明头也不抬:“昨晚回去想了想,越想越兴奋。干脆早点来把想法画出来。”
沈良走过去看了看王明的草图。虽然还很粗糙,但基本思路是对的。
“不错,方向对了。”沈良拿起铅笔,在图纸上做了几处修改,“这里的电阻值可以调小一些,这样信号会更稳定。”
王明仔细看着沈良的修改,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样改确实更合理!沈工,您怎么想到的?”
沈良笑而不答。这些都是后世成熟的电路设计经验,对现在的人来说确实比较超前。
赵工程师和小李也陆续到了。看到王明的电路图,两人都围了过来。
“这个设计很有意思。”赵工程师指着图纸上的一个模块,“用这种方式处理信号,我以前没见过。”
沈良解释道:“这是一种新的信号处理思路,可以大幅提高精度和稳定性。”
小李眨着眼睛:“沈工,您是怎么想到这些新方法的?”
沈良内心一动。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总不能说自己是从未来来的。
“多看书,多思考,灵感自然就来了。”沈良敷衍过去,“技术创新很多时候都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王明深以为然:“确实,沈工的理论基础特别扎实,什么问题都能找到解决思路。”
就在几人讨论技术细节的时候,技术科的门又被推开了。这次进来的是厂长杨建国。
“小沈,项目进展怎么样?”杨建国脸上带着关切的表情。
沈良起身汇报:“厂长,器件采购已经完成,现在正在做电路设计。预计一周内能完成初步方案。”
杨建国点点头,走到工作台前看了看:“这些都是进口芯片?”
“是的,关键器件必须用进口产品,国产的精度还达不到要求。”沈良如实回答。
杨建国皱起眉头:“成本会不会太高?”
沈良感到一股压力。连厂长都开始担心成本问题了。
“厂长,我们已经尽量控制成本了。能用国产替代的都换成了国产器件。”沈良解释道。
杨建国沉思了一会儿:“小沈,我不是质疑你的技术能力。只是这个项目投入确实不小,厂里的财务压力也很大。”
沈良明白杨建国的难处。作为厂长,他必须平衡技术创新和经营成本的关系。
“厂长,您放心。我们会尽快做出样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