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沈良接到王大海的电话,钢材已经顺利运回厂里。
“小沈,你这次真是立了大功!”王大海在电话里语气兴奋,“厂长听说咱们拿到这批特种钢材,高兴得合不拢嘴。”
沈良握着话筒,心里却没有想象中的轻松。
拿到材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王师傅,钢材的质量检测做了吗?”
“放心,我亲自盯着呢。化验室的老张说,这批材料的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甚至比咱们预期的还要好一些。”
这个消息让沈良稍微安心。
“那咱们什么时候开始停机检修?”
“厂长的意思是下周一。”王大海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不过小沈,我得提醒你,现在全厂的人都在关注这个项目。”
沈良明白王大海的意思。
成功了,他就是厂里的技术明星;失败了,所有的质疑声都会涌过来。
“我知道,压力很大。”沈良苦笑着说,“但是既然开了头,就要硬着头皮干下去。”
挂断电话后,沈良回到自己的宿舍,摊开技术图纸重新检查每个细节。
改造方案看起来没问题,但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变数太多了。
设备的磨损程度、工人的操作熟练度、环境温度的影响...
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导致最终结果偏离预期。
沈良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大脑飞速运转。
必须要有备用方案!
如果主方案出现问题,至少还有后备选择。
整个周末,沈良都在完善技术细节,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顾不上。
宿舍里的室友看着他这副拼命的样子,都有些担心。
“老沈,你这样下去身体会撑不住的。”同房间的小李劝道。
沈良抬起头,眼睛布满血丝。
“没办法,时间太紧了。”
他何尝不想休息,但是责任压在肩膀上,容不得半点松懈。
周一一早,炼钢车间开始停机检修。
巨大的高炉熄火后,整个车间显得格外安静。
平时轰鸣不止的机器声消失了,只剩下工人们准备工具的声音。
沈良穿着工作服,戴着安全帽,站在高炉旁边仔细观察设备状况。
“老沈,设备检查得怎么样?”王大海走过来问道。
“总体情况还不错,几个关键部位的磨损在可控范围内。”沈良指着炉体上的一些痕迹说,“不过这里的耐火砖需要更换一部分。”
王大海点点头。
“那就按你的方案来。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一切顺利,三天应该能完成主要改造。”沈良的语气很谨慎,“但是调试阶段可能需要一周左右。”
就在这时,厂长李建华带着几个厂里的领导走了过来。
“小沈,改造工作准备得怎么样了?”李建华的语气中带着期待。
沈良迎了上去。
“李厂长,我们已经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材料也都到位了。”
李建华满意地点头,然后转向身边的副厂长张卫国。
“老张,这次改造项目你要重点关注。小沈是咱们厂的技术骨干,要给他充分的支持。”
张卫国的表情有些复杂。
作为分管技术的副厂长,他对沈良这个年轻人提出的改造方案一直心存疑虑。
“李厂长放心,我会密切跟踪项目进展的。”张卫国的话说得很客气,但语气中的保留态度很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