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奋战,对合作方案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推敲和修改。
在风险防控部分,他们参考了国际先进的金融风险管控模型,结合饿了吧的业务特点,构建了一套更为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
对于市场推广策略,他们深入研究了当前外卖市场用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变化趋势,制定了分阶段、多层次的推广计划,既注重短期的市场效果,又着眼于长期的品牌建设和用户粘性提升。
在筹备股东沟通会方面,赵晓光团队精心制作了详细的演示文稿,用直观的数据和案例展示了合作的优势和前景。他们还邀请了行业内知名的金融专家和市场分析师,作为特邀嘉宾在沟通会上发表专业见解,增强股东们对合作的信心。
然而,事情的进展并没有如预期的那般顺利。尽管马芸出面进行了高层沟通,但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利益诉求和职责范围的差异,审批流程的简化幅度有限。
一些部门虽然表示理解合作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严格按照既定流程办事,导致审批进度依旧缓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股东沟通会上,虽然赵晓光团队的精彩演示和专家的专业解读让部分股东改变了看法,但仍有一些股东心存疑虑,提出了更为苛刻的问题和要求。
他们担心即使审批通过,后续的合作实施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对饿了吧的财务状况和品牌声誉造成损害。
面对这一情况,赵晓光再次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仅仅依靠内部的优化和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外部寻找更多的支持和助力。
他开始积极与行业协会、政府监管部门进行接触,希望能够借助他们的力量来推动合作的顺利进行。
他向行业协会详细介绍了饿了吧与蚂蚁集团合作对于整个外卖行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意义,争取行业协会在舆论和政策解读方面给予支持。
同时,他与政府监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主动汇报合作的风险防控措施和合规计划,确保合作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消除监管部门的顾虑。
在赵晓光的不懈努力下,行业协会开始关注饿了吧与蚂蚁集团的合作,并通过行业媒体发表了一些积极的观点和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合作的外部舆论环境。
政府监管部门也对饿了吧的主动沟通表示认可,在审批过程中给予了一些指导和建议,有助于饿了吧更好地完善合作方案。
但审批的难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阿里妈妈集团内部的一些部门在面对外界压力时,反而变得更加谨慎,担心一旦出现问题,会承担更大的责任。
他们对合作方案提出了更多的补充要求和细节完善建议,使得赵晓光团队不得不再次投入大量精力进行修改和调整。
此时,赵晓光发现,在整个合作推进过程中,团队成员的士气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和看不到尽头的困难,让一些成员开始产生了疲惫和迷茫。赵晓光意识到,必须要重振团队士气,才能更好地应对眼前的困境。
他组织了一系列团队建设活动,在活动中,他与团队成员坦诚交流,分享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未来的信心。
他强调每一个成员在这场合作战役中的重要性,鼓励大家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迎来胜利的曙光。
同时,他也积极为团队成员争取更多的福利和资源支持,让他们能够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感受到公司的关怀和重视。
随着团队士气的逐渐回升,赵晓光带领团队再次向审批难题发起了冲击。
他们对各部门提出的补充要求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问题和核心矛盾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