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神殿之中。
而岛津义弘则接管了北原家的领地,北原家在事实上就此灭亡。从这时开始,岛津义弘便成为南日向国真幸院的领主,以饭野城作为自己的居城。
但是,岛津贵久对北原兼亲的处置,作为岛津家友军的相良义阳是感到非常不满的。
在拥立北原兼亲的过程中,相良家出力不小,因此导致相良家中之人认为,北原兼亲是过于亲近相良家才被废的。
再怎么说,北原兼亲的祖母是相良家庶流相良赖泰之女,与相良家之间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
相良义阳便为北原兼亲向岛津贵久、岛津义久父子进行求情,意图让他们回心转意,避免北原兼亲被岛津家幽禁。
只不过,相良义阳的意见没有得到岛津贵久的采纳,导致相良家与岛津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见岛津贵久、岛津义久父子二人如此不给自己面子,加上相良家在战后也没有获得什么实质的好处。相良义阳便心一横,直接派遣使者与伊东义佑达成了停战和睦,并迅速率军返回了本领。
随着相良义阳头也不回的率军返回本领,直接把岛津贵久独自抛在了南日向一带。
岛津贵久本来就对是否要与伊东家开战举棋不定,相良义阳一走,岛津贵久就更加谨慎了。
永禄三年,七月十七日。
岛津贵久决定不打无把握之仗,决定班师返回萨摩,只留下岛津义弘为真幸院领主,并负责经略日向一国的事务,相当于岛津家在日向一国所设置的旗头、守护代。
而另一方面,大友宗麟为了能够有继续与上杉家进行抗衡的大义名分,且有意作为反上杉家势力的盟主,便想到了效仿三好家、六角家之举——拥立新帝。
很快,大友宗麟就获知了位于肥后、日向两国境目地带的米良山之中,居住着南朝第二任征西大将军良成亲王(后村上天皇第六皇子,一说为怀良亲王之子)的后裔。
良成亲王于正平二十一年(贞治五年,1366年)渡海下向九州,从其叔怀良亲王手中接任征西大将军之职,之后还在天授四年(永和四年,1378年)的诧麻原之战中击败时任九州探题今川了俊所统辖的北朝军取得大胜,让南朝征西府的威势进一步扩大。
可一场两场的胜利,终究无法扭转南朝方整体不利的局势。
今川了俊很早就开始着手调略九州各地的大名、国人领主,并有着大内家、吉川家、毛利家、小早川家等西国武家的支持。不仅迫使怀良亲王放弃大宰府撤入筑后,还在高良山之战中重创了长期支持南朝一方的菊池家。不久后,怀良亲王于筑后矢部失意而亡。
因九州南朝方不断的丢城失地、损兵折将,使得原先支持南朝方的大名、国人领主们接二连三的叛离,以至于北朝军在今川了俊的率领下轻而易举的攻落了宇土城、八代城、河尻城等肥后境内南朝方的诸多重镇要地。
良成亲王自知无力扭转不利的局势,便在南北朝达成明德和议后,带着子嗣前往肥后、日向两国境目地带的米良山一带定居,没有像后小松天皇那样带着一众南朝皇室前往京都定居。
大友宗麟鉴于龙造寺隆信在短时间内无力击退肥前国人领主联军那一万两千余大军的围攻,加上其治下领国东面还有少贰政兴、神代胜利等人掀起的国人一揆,并不急着调兵遣将对肥前一国发起侵攻,而是派遣家中重臣臼杵鉴速(丰后三老之一)作为使者,去出使日向伊东家,要求伊东义祐协助寻找南朝征西宫一族,自己以九州探题的身份将认可其担任萨摩、日向、大隅三国守护职。
现如今,伊东义祐才与相良家达成停战和议,好不容易免除了治下领国西面的威胁,自然不敢与大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