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只见外面天色不知何时已暗沉下来,乌云翻墨,压得极低,沉闷的雷声自远方滚滚而来。狂风卷着地上的落叶打着旋儿,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她的指尖微微发凉。朝堂上的那把火,看来已经烧起来了,而且,风势正朝着萧景玄预期的方向蔓延。
---
正如沈青澜所感知的那样,此时的朝堂,已因齐王抛出的“证据”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荡。
永和帝在看过齐王呈上的密奏后,并未当场发作,而是阴沉着脸宣布退朝,独留下几位心腹重臣及宗正寺卿,移驾御书房议事。这一举动,更引得朝野上下猜测纷纭,人心浮动。
御书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永和帝将那份密奏摔在御案之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吓得侍立一旁的內监浑身一颤。
“查!给朕彻查!”皇帝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怒火,“刘保!吴太医!给朕把他们即刻锁拿,押入天牢!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司会审!给朕撬开他们的嘴!朕倒要看看,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行此魑魅魍魉之事!尤其是……尤其是关乎端懿……”
提到“端懿”二字,永和帝的声音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言的痛楚与追悔。端懿皇贵妃的死,是他心中一道一直未曾愈合的伤疤。当年因种种顾虑未能深究,如今旧事重提,且与禁药、与当下得势的淑妃母族牵扯上关系,这无疑是在挑战他身为人夫、人父,更是身为帝王的尊严与底线!
“陛下息怒!”几位重臣连忙跪倒。谁都明白,此事已不仅仅是一桩宫廷丑闻,更可能牵扯到储位之争与前朝势力的平衡。齐王此番发难,时机刁钻,直击要害。
太子一系的官员自然极力为淑妃和刘保辩驳,声称此为齐王构陷,证据不足为信,请求皇帝明鉴,勿使小人得志,忠良蒙冤。
而齐王及其党羽则步步紧逼,言辞激烈,要求严惩元凶,肃清宫闱,甚至隐隐将矛头指向了太子,暗示其纵容甚至受益于母族所为。
双方在御前争得面红耳赤,几乎要撸起袖子打起来。
就在这僵持不下之际,一直沉默旁观的宗正寺卿,一位须发皆白、德高望重的老皇叔,颤巍巍地开口了:“陛下,老臣以为,空穴来风,未必无因。齐王所奏,虽有未尽详实之处,然刘保与长春宫过从甚密,乃不争之事实。吴太医当年确曾负责照料端懿皇贵妃凤体。如今既有此疑,若不一查到底,恐难堵天下悠悠之口,亦有负皇贵妃在天之灵啊。”
老皇叔的话,分量极重。他代表的是皇族宗亲的态度,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部分勋贵旧臣的看法。永和帝的脸色更加难看。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內监慌张入内禀报:“启禀陛下,靖王殿下于宫门外求见,说……说有关于刘保一事的补充线索呈报。”
&n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