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来了:果然有人从徐府后门溜出来,往南去了。没走多远就被埋伏的暗卫按住。
搜身时,在那人怀里找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张家已撤,速断联络。”
胤禛看着纸条冷笑一声。敌人果然在盯这条路。现在人抓到了,线索也断了,但他反而有了机会。
他提笔写了封短笺,用暗语重编了接头方式,派亲信亲自送往徐府。这次不再通过长史,而是直接交给徐晋身边的贴身护卫。
他知道,只要对方还想着动手,就一定会派人来查真假。而他,已经布好了网。
夜越来越深,值房里的蜡烛换了三次。
前线陆续传来消息:张廷璐部已过护城河,正向皇城靠拢;徐晋私兵接到新令,开始移动;王家队伍也重新启程,预计一个半时辰内抵达接应点。
棉布和药材从两家王府调出,由暗卫护送入宫,尚药局那边已经开始分发。
火药车队经地道顺利送出,前锋已接到货,火铳队重新装弹。
胤禛一条条核对回报,每确认一项,就在名册上画一道勾。
桌上的军报堆得越来越高,他一条没漏。
这时,安蓉悄悄进来,递上一碗热汤:“您喝口暖暖身子,已经两个时辰没动了。”
胤禛摇摇头:“等最后一支援军到位再说。”
安蓉低声道:“主子那边刚传话,说冷宫方向再没发现新脚印,甲七队已经布控完毕。”
胤禛点头:“让她放心,外面这几路人,我一个都不会丢。”
他说完,又翻开最新一份战报。上面写着某防线因火药不足被迫后撤,但补充送达后已稳住阵脚。
他提笔在旁边批注:“火药调度改由工部直报,今后不再经太监中转。”
写完他合上本子,抬头看了眼窗外。天还是黑的,风也没停。
他站起身,走到门口看了看巡更的路线,发现西侧偏殿附近灯笼少了两盏。他叫来守卫,下令:“加灯,十步一盏,不能留死角。”
守卫应声去办。
胤禛回到案前,提起笔,在一张空白纸上写下八个字:
各路皆达,补给无缺。
他把纸折好,放进准备好的密匣里,打算天亮前亲自呈给康熙。
这时,门外脚步声响起,一名小太监捧着木匣进来:“护军营急报,徐晋私兵已进入西便门,正在与火铳队汇合。”
胤禛点点头,没有说话。
他坐在灯下,眼睛布满血丝,但目光一直没散。面前的文书堆得像山一样,他一条条看过,一条条处理,没漏掉任何一件小事。
他知道此刻清悦也在宫里守着,两人虽不见面,却做着同一件事——把所有漏洞堵死,把每一分力气用到刀刃上。
他拿起茶杯,发现水早已凉透。
刚放下杯子,外头又传来动静。一名暗卫疾步进来,声音压得很低:“四阿哥,东直门外发现一支未登记的队伍,打着巡逻旗号,但腰牌不对。”
胤禛缓缓抬起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