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所”的生活区比停泊区更加拥挤和嘈杂。通道两侧是一个个用隔板简单分开的“房间”,大多只有几平米见方,里面堆满了个人物品和维修工具。空气循环系统勉强运作着,但依旧弥漫着一股难以散去的、混合了汗味、机油味和循环食物的沉闷气息。
白瑾将他们带到靠近生活区边缘的一个稍大的隔间前,用机械义手敲了敲锈蚀的金属门板。“喏,就这儿了。挤是挤了点,但至少有个顶。公共洗漱和‘营养膏’配给点在通道那头,自己找。”她说完,似乎就打算离开。
“白瑾小姐,”王姐叫住了她,“关于ZKc晶体,还有‘织网者’的详细信息……”
白瑾停下脚步,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不耐烦:“急什么?菜鸟刚进副本也得先看新手教程吧?”她指了指头顶,“‘织网者’是破碎星环的癌症。它们像蜘蛛一样,用它们的生物机械巢穴捕获小行星和废弃飞船,拆解、同化,变成它们的一部分。它们对高能量信号,尤其是时空相关的异常波动,敏感得变态。你们之前在开罗激活前哨站和那玩意儿,”她朝林启的口袋努努嘴,“就像在黑夜里点了颗信号弹。”
“至于ZKc晶体,”她继续道,“那东西只在星环深处几个被高强度宇宙辐射和引力异常笼罩的‘风暴眼’区域有极微量产出。‘星尘’前哨站当年就是在一个风暴眼边缘建立了观测点,然后……就没了音讯。最后传回的信号只有断断续续的‘它们来了’和能量过载的尖啸。”
她的语气平淡,但林启能感觉到她机械义肢的手指微微收紧了一瞬。
“所以,想找ZKc,就得去风暴眼,就得准备好面对‘织网者’,甚至……‘星尘’遭遇过的未知玩意儿。”白瑾看着他们,“就凭你们现在这样,开着那架老掉牙的‘隼’式,出去就是送快递。”
她摆了摆手,转身离开:“先在这儿活下来,熟悉环境。想找死,也得先把装备攒齐了。”
金属门在身后关上,狭小的空间里只剩下四人。压抑感并未因暂时的安全而消散,反而因为白瑾描绘的残酷现实而更加沉重。
“她说得对。”王姐率先打破沉默,她环顾这个简陋的居所,眼神却重新变得坚定,“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也不能盲目行动。我们需要一个计划,一个立足点。”
她的目光落在林启身上:“林启,你是关键。我们需要尽快将‘观测之眼’的理论转化为实际。哪怕只是一个最初级的版本,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感知时空涟漪,规避‘织网者’,甚至……定位其他‘元’碎片或ZKc晶体的线索。”
林启点了点头,握紧了口袋里的晶体。“理论是完整的,但建造需要材料、设备和场地。”
“设备和场地,我来想办法。”王姐说道,“‘避难所’虽然破旧,但这里聚集了星环里最顶尖的工程师、走私贩子和拾荒者。只要付出代价,总能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小张,小孙,你们负责协助我,清点我们还能交换的物资,同时收集‘避难所’内部的信息,特别是关于材料市场和可用工作坊的情报。”
分工明确后,他们立刻行动起来。王姐凭借其科学主管的身份和沉稳的气质,很快与“避难所”里几个看起来颇有分量的头目搭上了线。她巧妙地用部分非核心的、关于旧时代能源和材料学的技术资料作为交换,换取了一个位于“避难所”下层、相对独立且配备了基础工业打印设备和能源接口的废弃仓库的使用权。
小张和小孙则混迹在酒馆和交易区,用从“隼”式飞机上拆下的部分非必要零件和携带的少量高能量电池作为启动资金,开始零零散散地收集建造“观测之眼”所需的材料。过程并不顺利,很多材料在星环中都极为稀缺,价格高昂,而且他们明显能感觉到一些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