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刮过京州城,吹光了街上最后的落叶。冬天到了。
菜市场里,摊位变得单调。放眼望去,只有大白菜、大萝卜和土豆。
“同志,除了这老三样,没别的了?”一个大妈裹着头巾问菜贩子。
“大姐,这天儿,您上哪找别的去?有这三样就不错了。”菜贩子搓着手,哈出一口白气。
同样的麻烦,也出现在许氏私房菜的后厨。
“辰哥,菜单上快划干净了。”王铁柱拿着一本菜单,皱着眉头,“鱼香肉丝没了笋,宫保鸡丁没了花生和黄瓜,不少客人点完菜,一听没有,脸都拉下来了。”
许辰站在灶台前,看着锅里炖着的红烧肉。一家饭馆,不能只靠一道菜撑着。他拿过菜单,上面用红笔划掉的菜品,占了三分之一。
“先这样吧。”许辰说,“把咱们能做的硬菜都往前推。告诉客人,冬天时令菜少,等开春就好了。”
王铁柱叹了口气,拿着菜单走了。
许辰知道,这是安慰人的话。一个冬天好几个月,这么等下去不是办法。饭馆的名声是一道道菜品累积起来的,少一道,就少一份吸引力。今天客人能理解,下个星期呢?下个月呢?
晚上,店里打烊。
许辰一个人坐在二楼办公室,外面的风声一阵紧过一阵。他看着窗外萧瑟的街道,盘算着对策。
就在这时,他脑海里的系统面板,那个红色的三角形图标,闪烁了一下。不是刺眼的红色警报,而是一种温和的橙色光芒。
一行小字随之浮现。
【警告:食材单一化将导致顾客满意度在未来一个月内下降15%,并有持续扩大的风险。】
百分之十五。
这个数字,让许辰心里一沉。
这不是一个小数字。对一家饭馆来说,顾客满意度就是生命线。下降百分之十五,意味着会有一部分客人因为吃不到想吃的菜,选择不再光顾。
这个问题,比他想象的更严重。
第二天,轧钢厂有个招待活动,请许氏私房菜去做外烩。
李厂长见到许辰,把他拉到一边。“小许,你们饭馆现在可了不得!我那几个朋友,都说想去你那吃饭,得提前半天去排队。”
“李厂长您捧了。”许辰递上一根烟。
两人聊了几句,李厂长的秘书小跑着过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李厂长听完,摆了摆手,对秘书抱怨道:“天天开会,天天研究,不就是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