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府,夜色如墨,苏河踏着残雪归至府中。
廊下灯笼的光晕映着他的身影,略显寂寥。
“老爷,您可算回来了,何以归来得如此之晚?若您需用宵夜,冰儿这便去吩咐厨下备办,可好?”
见苏河独自坐于紫檀椅上,冰儿轻步上前,在他身后低声问道。
她是随侍苏河最久的侍女,性子机灵,却总有些跟不上自家老爷的思绪。
老爷说的那些话拆开来每个字都懂,连在一起便如听天书。
苏河抬眼望了望天际悬着的寒月,未起身,声音淡淡传来:
“不必了。夜里吃宵夜再睡,容易积食不消化,影响脾胃吸收,还容易堆脂肪,变成大胖子,我可不想。”
这话让冰儿愈发困惑,却也不再多问。
她早已习惯这般时代鸿沟,苏河从不计较,只说久了便懂。
二人静立片刻,约莫一盏茶的功夫,苏河才似自言自语般轻叹:
“啧,这朱元璋,怎就突然想来我这蓬莱府?难不成是嫌宫里的琼楼玉宇住腻了,想瞧瞧我这简约风的宅子?”
实则自归府途中,苏河便在琢磨朱元璋的旨意。
皇帝竟要携马皇后前来做客,若不拿出些新奇本事,事后定然要给他穿小鞋。
招待贵客,吃食是关键,可自打他改良出细盐,又制出蚝油、酱油,大明的厨艺早已精进不少,御厨手里的珍馐怕是比他府中还丰盛。
唯一的遗憾,是白砂糖与冰糖未能制成,只靠南方两广的甘蔗做出了红糖。
先前他曾按古法尝试,用泥浆水淋滤红糖,想借泥浆中的碳元素吸附色素,制成冰糖,可折腾了一周也没能成功。
“许是古法记载有误,或是本就是民间传说,没人真能复刻。”
苏河当时这般想着,索性将红糖挪去配炸药。
反正威力差不离,能炸死人就行,管它是红糖还是白糖。
“等等,有糖,又是冬天……我怎么把棉花糖这茬给忘了!”
苏河猛地一拍大腿,眼中亮了起来:
“这玩意儿老少通吃,又好看又好吃,就是做起来麻烦点。”
后世棉花糖的制造成本不高,可在这大明,想搞出电动旋转加热器纯属天方夜谭。
可棉花糖离不得强劲的离心力,得做个不用电的机器才行。
念头转得极快,他脑海中很快勾勒出脚踏式旋转机的模样。
便如旧时的缝纫机一般,以脚持续蹬踏踏板,通过多组齿轮与传动杆咬合,便能产生足够的离心力。
将融化的糖水倒入转轮,借着这冬夜的严寒,糖水一甩出来就能凝成糖丝,到时候拿根细木棍一缠,便是蓬松的棉花糖。
说干就干,苏河起身直奔后花园。
那里除了正在操练御寒术的家丁,还有几个工匠在角落敲打木料。
皆是按他先前的吩咐,制备授课用的物件,这也是朱元璋默许他钻研小玩意儿的地界。
不多时,后花园便响起了刨木、打铁的声响,与冬夜的寂静交织在一起。
……
与此同时,岭南之地寒意正浓。
时值二月,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境内竟异常寒冷,溪水结冰,田土硬如磐石。
这便是小冰河时期的威力。
别说广东,便是后世暖意融融的海南海口,在大明最冷时也曾落过雪。
此时的广东,唯有后世深圳一带稍显生机,其余府县多是荒僻。
一队车马正驻于官道旁休整,几名侍从快步来到一辆装饰考究的马车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