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赵弘文闻言,坦然一笑:“说来也是机缘巧合。两年前,我随枣阳县黄县令来郡城公干,恰巧在街角遇到一位焦急的小娘子,他正拖着一个大夫奔跑。”
“我见她处境窘迫,便顺路送了她一程,将她与大夫一同送到了沈府门口,算不上什么深交。”
他顿了顿,看向沈长柏,语气带着几分关切:“不知后来那孩子安好?”
沈长柏脚步微顿,神色略作迟疑——后宅之事本不该对外人提及。
但想到赵弘文是妹妹的恩人,还是如实说道:“多谢赵兄挂心。当日那位妾室终究是没能撑过来,但大夫保住了婴儿。那孩子如今两岁了,父亲为他取名沈长生,一直寄养在我母亲名下,悉心照料着。”
“安好便好。”赵弘文点到即止,没有再追问。他深知豪门内宅牵扯复杂,自己一个外人,不宜过多打探。
只不过刚刚才提到这件事情,如果一句话也不问,未免显得太过于冷漠、疏离,他可还想着拉近关系呢。
他话锋一转,笑道:“不说这些了,听闻二位也将参加此次郡试?”
“正是。”沈长柏眼中闪过几分兴致,温和笑道,“赵兄在枣阳的作为,我早有耳闻。十几万流民妥善安置,还开拓出二十万亩梯田,这份魄力与才干,实在令人钦佩。寻常文修多困于书本,赵兄却能知行合一,实属难得。”
赵弘文略感惊讶,没想到沈长柏竟然能注意到他这种小人物。
不过仔细想想也就是了,自从大半年前遇到了沈宏来枣阳县视察,赵弘文早就暗中打探了许多消息。
有些震惊的发现,这沈家竟和前世那部电视剧里的盛家很像,只不过略微有些魔改。
而沈长柏无一对应的就是那位盛长柏,他日后可是做到了宰相,此时有这样的敏锐洞察力,似乎也并不显得出乎意料。
“沈兄竟然这些事情都注意到了!不过着实是过誉了,在下只是尽了些本分而已!”
沈长枫虽傲气,却也点头附和:“能让我父亲另眼相看,赵兄自然有过人之处。不过我更想听听,赵兄当年参与北伐的经历,传闻你曾领兵护送粮草,还与蛮族交手过?”
提及北伐,赵弘文挑了些惊险却不血腥的片段,说起沿途的风土人情、战场上的攻防布局,听得沈长枫眼中发亮。
“大丈夫当提三尺剑,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沈长枫意气风发地说道,“我对科举入仕兴趣不大,只愿日后能驰骋沙场,做个保家卫国的大英雄!”
赵弘文与沈长柏相视一笑,纷纷出言赞许。
沈长柏温声道:“长枫有志气,只是沙场凶险,还需多加历练。不过此次郡试,你我还是要全力以赴,毕竟文秀境界,也是日后行事的底气。”
说话间,三人已走到一处凉亭外。
凉亭旁的海棠开得正盛,花瓣随风飘落,景致宜人。
此时,一名八九岁的小女孩从花丛后走出,梳着双丫髻,身着淡粉衣裙,眉眼清秀,举止端庄。
她见到三人,先是愣了愣,随即快步走上前,规规矩矩地躬身行礼:“见过长柏哥哥、长枫哥哥,见过这位公子。”
赵弘文心中一动,认出这正是两年前他帮助过的那个小姑娘。如今她褪去了当日的慌乱,多了几分大家闺秀的温婉。
“明兰妹妹,这位是赵弘文公子,也是当初帮你的那位恩人。”沈长柏温和介绍道。
沈明兰抬眸看向赵弘文,眼中闪过一丝感激,轻声道:“赵公子,当日多谢你出手相助,我与弟弟一直感念你的恩情。如今公子来参加郡试,愿公子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小…明兰妹妹客气了,举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