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之乱的余温尚未完全褪去,京城议事堂的烛火已连续亮了三夜。案几上堆着厚厚的卷宗,每一页都记满了乱世的疮痍:某村落因异人争斗被误毁,数十名凡人无家可归;某小门派为争夺资源自相残杀,最后只剩断壁残垣;某区域因缺乏约束,异人劫掠凡人财物的事件频发……这些字迹斑驳的记录,像一道道血痕,刻在每一位上层决策者的心上,也让他们彻底意识到——对异人界进行有效管理与约束,已不是“可选”,而是“迫在眉睫”的刚需。
在此之前,负责异人相关事务的“哪都通快递公司”,更像个职能模糊的“协调者”。它的厢式货车偶尔穿梭在城乡之间,明面上送些普通包裹,暗地里传递异人界的情报,调解些小范围的纠纷,却没有强制执法权,遇到大的冲突,只能眼睁睁看着局势恶化。就像甲申之乱初期,哪都通的探员曾试图阻止旧秩序残部对村落的屠戮,却因缺乏战力与权限,只能冒险传递消息,等援军赶到时,村落已只剩一片火海。这样的无力感,成了改组最直接的动因。
改组的指令从议事堂发出时,整个筹备过程紧锣密鼓却井然有序。首先是权责划分:新的哪都通不再是“协调者”,而是拥有明确执法权的官方机构——内设“执法部”,负责处置违反异人条例的行为;“登记部”,记录所有异人的信息与能力,建立档案库;“调解部”,专门处理异人间的资源纠纷与门派矛盾;“应急部”,负责应对突发的异人作乱事件,可跨区域调动资源。每一个部门都有清晰的职责边界,既避免了推诿,也防止了权力滥用。
接着是人员吸纳。公告发出后,前来报名的异人络绎不绝——其中有在乱世中失去门派的修士,渴望一份安稳的生计;有擅长追踪、侦查的低阶异人,希望能用能力做些有意义的事;甚至有曾误入歧途的旧秩序残部,想通过加入哪都通赎罪。选拔过程严格却不失温度:除了考核修为与能力,更看重“心性”——考官会模拟凡人遇袭的场景,看考生是否会优先保护普通人;会设置资源分配的难题,看考生是否能秉持公正。最终入选的异人,都被授予统一的制服:深蓝色的外套,左胸绣着银色的“通”字徽章,腰间别着刻有编号的执法牌,牌面背后印着“护凡守异”四个字,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责任的提醒。
网点建设则是另一项重点。哪都通以原有的几个站点为基础,向全国辐射,在每个省设立“区域分部”,每个地级市设“网点”,甚至在偏远的县城,也安排了两名驻点异人。这些网点不像传统的门派那样高墙耸立,而是融入市井——有的设在街边的店铺里,门口挂着“哪都通快递”的招牌,里面却藏着通往地下办公区的暗门;有的设在驿站旁边,厢式货车白天送包裹,夜里便载着执法人员去处理事件。每个网点都配备了专门的通讯设备,能实时与总部联系,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随时请求支援。
最关键的,是《异人行为管理条例》的制定。条例的初稿由议事堂牵头,参考了甲申之乱中的无数案例,又征求了罗恩(主角)、左若童等正道人士的意见——罗恩提出“禁止在凡人聚居区使用大规模杀伤性能力”,并建议在条例中加入“异人需保护凡人安全”的条款;左若童则强调“对初犯者应以教育为主,屡教不改者再行惩戒”,避免执法过度。最终定稿的条例共三十六条,涵盖了从日常行为到应急处置的方方面面:比如异人不得在公共场所随意展露能力,不得掠夺凡人财物,不得强迫他人学习异术;若因异人争斗导致凡人受损,需承担赔偿责任;对于危害社会的异人,执法部有权将其关押至专门的“监管区”,直至其悔改。
条例颁布的那天,哪都通的厢式货车第一次以“执法者”的身份,大规模穿梭在城乡之间。明面上,货车的车厢里堆着普通的包裹,快递员笑容温和地给居民送件;暗地里,车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