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颈。”
杨克勤这时接话道:“李书记,省里这方面就需要您出面了,还有您原来在北阳时就给市里争取回来一笔教育方面的资金和项目,资金当时就给了,项目当时立了项,也做了方案,您一调走,市里就冷处理了。”
李杨非常清楚杨克勤说的这事,自己当时跟着省教育厅去教育部跑回来的项目资金,只是当时与楚州市准备升级市里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并且初步定为挂靠在省理工大学的名下,成为市里的第二所专科学校。但由于整个项目资金都是自己出面跑回来的,所有楚州市里也只好暂时同意北阳这边也开始进行申报,与市里的职业技术学校一起报到省教育厅。
可自己随后便调任东阳,北阳就失去了直接对接的渠道,加上项目推进本身需要协调的环节较多,楚州市里本来不怎么支持,于是便一直搁置了下来。
李杨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眉头微蹙道:“这个项目我记得很清楚,当时跑下来不容易,职业教育对地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言而喻,怎么能说放就放?这样,你们把当时的项目材料整理一下,我到时找省教育厅的老熟人再问问情况,看看能不能把这个项目重新启动起来。北阳的产业转型需要技术人才,这所专科学校建起来,正好能和你们引进的产业链企业形成联动,解决人才‘本土化’培养的问题。”
杨克勤闻言眼睛一亮,连忙点头道:“太好了李书记!要是这个项目能成,那可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了!我回去就把材料准备好,下午就给您送过去。”李杨摆了摆手:“材料不着急,先放你那儿,等我跟省里沟通有了眉目再说。”说到这里,李杨语气中带着一丝期许:“北阳是我的第二故乡,看着它一点点变好,我打心底里高兴。你们肩上的担子不轻,既要稳住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又要啃下产业转型的硬骨头,不容易。但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老百姓的期盼放在心里,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更加热烈,班子成员们脸上都露出了振奋的神情,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李书记的期望,把北阳的各项工作抓实抓细。
中午李杨和卓则光就在北阳用的中餐,吃完饭后,李杨接下来又去参观了北阳的市政建设和相关企业,其中李杨自己当时从京城引进的几家企业那肯定是要看看的。
车子缓缓驶入工业园,曾经亲手奠基的厂房如今已颇具规模,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着。李杨在企业负责人的陪同下,仔细查看了生产车间,不时俯身询问技术工人操作细节。随后,他又来到企业的研发中心,与科研人员亲切交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下午李杨看了几家企业,又去北阳街道转了转,就已经宣告北阳的调研已经进入尾声了。其实北阳李杨自己每年都会回来几次,毕竟孙菲的家就在这里,甚至李杨和孙菲的小家也安在北阳城区。所以当李杨结束今天北阳的调研准备回市里时,他对以杨克勤为首的北阳党政班子说道:“你们放心,我对北阳是有感情的,看着北阳的每年变化,证明你们对北阳是付出了努力的,以后你们有好的方案和项目,我一定会支持你们的。”
然后李杨和卓则光共坐一辆车在北阳党政班子的目送下离开了北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