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正经道家传承,张角死后于吉受命改写。从改写之后也能看出端倪,《太平经》不单有符箓还有医术,医术不是一般费钱老百姓学不起。
大贤良师用符水治病不假,但那真的只是符水吗?恐怕里面还有几粒救命的粮食,往往一碗米汤就能将人从生死线上抢回来。张角没有背景,粮食从哪里来?是靠快饿死的老百姓,还是几个有良心的富人捐赠?
后汉军队强悍不假,可是数量太少。主力集中在帝国西部,各地州县常年吃空额,几乎没有力量守备。上百万人一条心行动,不奢望推翻旧王朝,采取流寇打法坚持三年五载不算多大难事。
遗憾的是张角碰到的是中国古代最硬的王朝,历史上大汉的社会形态独特,介于集权专制和裂土分封之间。起义军等到的不是箪食壶浆,而是大族部曲的刀枪棍棒。
将专制国家比做一套精密的仪器,容易集中力量能创造出惊天的伟大,同时它的弱点也一样明显,哪怕一枚齿轮出现错位,整部机器就会瞬间崩溃。
封建国家则是几十上百部相似的机器同时运作,皇权是其中最大的一部,仅此而已。一半的机器坏掉也不耽误其他机器的运作,皇权崩溃国家还在运转。
封建制发展缓慢但是韧性极强,每一处州郡,每一个庄园都如同一个小型国家,生存需要和竞争激烈同时存在,科技进步容易转化为军事应用。外部的威胁很难一个一个征服,同样内部的暴乱也很难快速发展。
士族宁愿死在皇权手里,宁愿打开仓库东西全送给庄园里的奴隶,也不愿意给造反的底层一粒粮食。部曲们心心念念的就是吃饱饭,黄巾军打来大族突然分家产,别管是良心发现还是迫不得已,总之谁给吃饭就为谁卖命。想从我嘴里拿走食物不可能,起义军也不行。
黄巾军连集中都没做到,被大族武装分割在中原各处。本身是饥民不得已才选择反抗,得不到补给到处都是敌人,大族稍加招揽军队立时失去斗志,有饭吃谁都不愿意找死,能多活几天总好过马上饿死。
大族掌握田地,矿山和与之配套的制造业,不用三两年就能将部曲武装到牙齿。士族武装终归缺少道义大旗,最好的合作伙伴是海内名士,或者朝廷高官。《三互法》执行以来本地高官都是外乡下人,其实这样更好,外乡人容易和地方势力达成妥协。
九个月时间黄巾起义就失败了,有血性的人追随大贤良师离开这个世界,剩下的尽是顺从的羔羊。有口吃的就不会反抗,打不死我就继续干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