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所的询问室里,气氛严肃。
林小一坐在对他来说过于高大的椅子上,小短腿悬空,对面是刚才那个高个子工作人员(姓李)和一位负责记录的女同志。
“姓名,年龄,住址。”
李同志例行公事地开始询问。
林小一清晰地回答。
“这些东西是哪来的?”
李同志指着桌上没收来的电子产品。
“一部分是我从赛格电子市场购买的,有收据(他留了个心眼,让陈老板开了些简单的收据)。
另一部分……是我自己组装的。”
林小一老实回答,但在“自己组装”
上加重了语气。
“自己组装?”
李同志和记录员都露出了诧异的神色。
一个八岁孩子自己组装电子表?
“你组装这些干什么?在哪里卖的?卖了多久了?有没有营业执照?”
李同志一连串的问题抛了过来,语气严厉。
林小一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此刻任何慌乱和狡辩都无济于事,必须展现出越年龄的冷静和条理。
“李叔叔,阿姨,”
他用上了敬称,语气诚恳,“我组装和销售这些,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作业。
老师要求我们体验生活,了解商品交易,锻炼综合能力。
这是我们王老师和张校长都知道并允许的。”
(他巧妙地把学校拉进来,点明自己的行为并非完全的个人行为,且有“官方”
背景。
)
“第二,我家里条件比较困难,妈妈身体不好需要长期吃药。
我想靠自己的能力,帮家里分担一点。”
他适时地打出“悲情牌”
,但语气平静,没有卖惨的意味,反而显得格外懂事。
他顿了顿,继续清晰地说道:“关于营业执照,因为我年龄太小,不符合办理条件,而且这只是短期、小范围的实践行为,并非以此为业。
关于假冒伪劣,我所有的元器件都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组装过程也力求精细,并且我对所有售出的产品都承诺‘一个月包换’,至今没有因为质量问题被投诉过(除了那次他主动承担责任的)。
您可以随便检测这些产品的质量。”
他的回答,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既说明了动机(社会实践、分担家计),解释了无证的原因(年龄限制),又反驳了“假冒伪劣”
的指控(正规渠道、质量承诺、无投诉记录)。
尤其是“一个月包换”
的承诺,让李同志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
这不像是一个单纯牟利的小贩能做出的承诺。
“社会实践?有证明吗?”
李同志追问。
“您可以打电话向我们学校的张校长或者我的班主任王老师核实。”
林小一坦然地看着他。
李同志和记录员交换了一个眼神。
他们处理过不少无证摊贩,但像这样思路清晰、对答如流,甚至搬出学校来的孩子,还是头一次见。
而且,这孩子看起来确实不像普通顽童,那双眼睛里的沉稳让人印象深刻。
“你说你自己会组装?”
记录员阿姨好奇地问了一句。
“是的。”
林小一点头,“我对电子很感兴趣,跟着书自学了一些。
如果叔叔阿姨允许,我可以现场演示一下。”
这个提议让两位工作人员再次感到惊讶。
李同志沉吟了一下,竟然点了点头。
他也想看看,这孩子说的是不是真的。
工作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