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最紧要的,是尽快弄清汉军那种奇特武器的真实面目,并研究出应对之策——唯有如此,才能破解那突如其来的战场威胁!
“据从格伦代夫撤下来的士兵描述,那种武器像是披着铁甲的车辆,与寻常马车不同的是,它能自行前进,且装配有火炮与连发枪械,行进间火力凶猛,普通步兵根本无法靠近。”
格兰特神情凝重地向副官分析道。格伦代夫之战中,原本寄望于壕沟体系稳住阵脚的北军,却被打得措手不及,防线顷刻瓦解。这一败让他深感不安:若连守住战线都成问题,又何谈赢得整场战争?
“目前我们该做的已经尽力而为,剩下的只能看局势发展。不过在那之前,先静观谢尔曼那边的进展吧。”
格兰特点头同意谢里登将军的计划,一方面也是想借此让谢尔曼彻底认清现实,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借这次出击为自己争取宝贵时间,用来进一步巩固后方防御。
过往的经验早已表明,面对汉军时,单薄的一层防线根本不堪一击,至少需要两道乃至多重屏障,才有可能迟滞对方的推进速度。
因此,他必须抓住这段空档,将现有防线打造得更加牢不可破。
……
北军这套虚实结合的策略果然奏效,成功骗过了汉军的判断。原本驻守在此的汉军本就只是作为牵制力量,并无意在此处发动全面进攻。
如今见鹰酱人专心致志地加固工事,似乎准备长期僵持,汉军方面顿时放松了警惕。
这样一来,也能避免因正面爆发大规模会战而暴露己方兵力部署的虚实。
但他们未曾察觉,敌人早已暗中布下局中之局——明面上构筑防御,实则蓄势待发,只等时机成熟便猛然出击!
“这一带地形对我们极为有利,背后靠山,山上已有我军驻防。只要控制住高地,敌军便难以仰攻得手。”
谢尔曼选定部队后,立即展开战场勘察,意图寻觅一处利于决战的区域,与汉军展开一场硬碰硬的较量。
但他并非轻狂之辈。听闻过太多关于汉军战斗力的传闻,他不敢有丝毫大意。
因此在选址之时,他首要考虑的不仅是如何取胜,更是万一失利,该如何保存主力、有序撤离。
而眼下这片区域,正是理想之所——前方是密西西比河,背靠山脉,山上又有己方部队策应,进退皆有依托,可谓攻守兼备。
“对面的汉军已渡过密西西比河,在南岸建立了一个突出的前哨阵地。这颗钉子卡在我们的防线前沿,若不及时拔除,必将对我们构成严重威胁!”
而且,谢尔曼之所以选择此地作为决战之所,不仅仅出于战略考量,更因为这里确实存在着他必须拔除的关键目标!
为了使整个战局显得真实可信,汉军在战术部署上也的确摆出了即将向北军发动攻势的姿态。这一点,从谢尔曼等人眼前那座深入敌前的汉军前沿据点便可看出端倪——该阵地竟横跨密西西比河,直接推进到了北军防线附近。
这个突出部的存在,令北军如鲠在喉。一旦无法迅速将其铲除,汉军便能以此为跳板,打破北军对河道的封锁。届时,他们就能通过后方开阔的河段,持续不断地将援军与补给输送至前线,进而撕开北军的整体防线。
反过来说,若北军能够夺回或摧毁这一据点,双方就会重新回到以河为界的对峙状态。要知道,密西西比河乃是北美大陆最长、最宽的河流之一,水流湍急,河面辽阔,天然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只要守住南岸,汉军若想进攻,就必须强渡这条大河。而在北军炮火严密覆盖之下,这样的渡河行动无异于自杀。冲锋的部队尚未靠岸,恐怕就在半途中被火力吞噬,最终能成功登陆者,或许连原兵力的一半都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