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录像厅”
的灯火和“丽人服饰”
的客流,像两则无声的广告,将李铁柱“能人”
的名声,传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
这名声,不再仅仅是最初那个“敢闯荡”
的模糊印象,而是与实打实的财富画上了等号。
变化最先体现在李家的门槛上。
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李铁柱正在录像厅和大壮调试新到的《射雕英雄传》录像带,王亚茹在服装摊守着。
李母在家门口坐着晒太阳,手里缝补着衣物。
巷口传来一阵说笑声,隔壁的张婶领着个穿着簇新蓝布褂子、头梳得油光水滑的中年妇女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个低头含羞的年轻姑娘,姑娘手里还提着个盖着红布的篮子。
“铁柱娘,晒太阳呢?”
张婶人未到声先至,脸上堆着热络的笑。
李母忙放下针线站起身,有些疑惑地看着这阵仗:“她张婶,这是……”
“哎呦,这可是好事!”
张婶一把拉过那中年妇女,“这是南街的王媒婆,最是会牵红线了!
这是老刘家的闺女,秀英,你看看,多水灵的姑娘!”
那叫秀英的姑娘飞快地抬眼看了一下李母,又迅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脸羞得通红。
王媒婆上下打量着李母,又瞟了一眼虽然老旧但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院落,脸上笑开了花:“老姐姐,你好福气啊!
养了个这么出息的儿子!
年纪轻轻,买卖做得这么大!
我们秀英啊,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巧手姑娘,做饭、缝纫、持家,那是一把好手!”
她嘴里像爆豆子似的,把姑娘夸得天上有地下无。
李母被这突如其来的说亲弄懵了,心里先是下意识地一喜——儿子有出息,媒人都上门了!
但随即,一种更复杂的情绪涌了上来。
她看着那羞答答的姑娘,又想起每天在摊位上和儿子并肩站着的那个清秀沉静的身影。
“这个……她王婶,张婶,快屋里坐,屋里坐。”
李母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只能先把人往屋里让。
王媒婆却摆摆手,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视着院子,声音又拔高了些,像是要说给左邻右舍听:“不坐了不坐了!
就是过来认认门!
老姐姐,你是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家盯着你们铁柱呢!
我们秀英可是诚心诚意的!
你看这……”
她示意了一下姑娘手里的篮子:“还特意带了点自己做的糕点!
这心意,足着呢!”
那秀英姑娘闻言,更是连耳朵根都红透了。
李母看着那篮子,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正尴尬间,脑海里忽然闪过儿子前几天晚上跟她闲聊时,似无意似有意提起的话:“娘,现在这世道变了,找对象也得看能不能说到一块去,光会做饭缝衣服可不行。”
她当时还笑儿子心气高。
此刻,看着能说会道、眼神精明的王媒婆,再看看眼前这除了害羞几乎没吭过声的姑娘,李母忽然就明白了儿子的意思。
她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带上了一种得体的、却疏离的客气:“她王婶,张婶,你们的心意我领了。
只是……我们家柱子,现在心思都扑在生意上,整天忙得脚不沾地。
这孩子……主意大,他的事,还得他自己拿主意。
我这当娘的,不好替他乱应承什么。”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没驳对方面子,也表明了态度。
王媒婆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会是这个反应。
按常理,以她带来的姑娘的条件,加上李铁柱这“暴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