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像驴拉磨盘,一圈又一圈,在出摊、吆喝、收钱的日常里平稳地转过。
李铁柱的小摊,因了王亚茹的加入,仿佛一挂原本响声零散的鞭炮被仔细地编成了长串,噼里啪啦,响得又连贯又热闹,在这小小的县城街角,炸出了不小的名堂。
两人之间的那种“不一样”
,也像春雨浸润过的泥土,悄无声息地生着变化,不再是刚破土时那般惊心动魄,而是化作了更细微、更绵长的日常。
这天清晨,照例是出摊前的准备。
李铁柱吭哧吭哧地把两个比以前更沉的大编织袋从借来的板车上卸下来——这是他第三次南下广州的“战果”
,货品愈丰富,甚至还进了一些小巧的夹、尼龙袜之类的配饰。
王亚茹已经早早等在那里,见状便自然地走上前,伸手去接其中一个袋子的提手。
“哎,沉!
我来!”
李铁柱习惯性地想自己扛。
王亚茹的手却没松开,指尖不经意地碰到了李铁柱因用力而青筋微凸的手背。
两人都像是被烫了一下,迅缩回手。
空气中弥漫开一瞬间的尴尬和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悸动。
“……没事,我帮你抬一边。”
王亚茹垂下眼睫,声音轻得像羽毛,耳根却悄悄染上一抹绯红。
李铁柱喉结滚动了一下,没再坚持,两人默默地合力将袋子抬到摊位位置。
铺开塑料布,开始摆货。
这一次,甚至不需要李铁柱多说,王亚茹就已经能熟练地将衣服按款式、颜色、搭配可能性分门别类地摆放好。
她拿起一件新进的米色风衣式连衣裙,左右看了看,便自然地将其挂在临时支起的竹竿最显眼处,然后在下方搭配着挂上一件浅咖啡色的针织开衫,又在旁边放上一条同色系的细腰带。
李铁柱在一旁整理牛仔裤,抬头看见她的布置,眼睛一亮,脱口而出:“对!
就这么挂!
亚茹同志,你这摆得,比广州那些档口还像样!”
王亚茹嘴角微微弯了一下,没回头,继续手里的活儿,只轻声应道:“挂出来,别人才知道怎么搭好看。”
简单的对话,却充满了无需言说的默契。
仿佛他们共同经营的不是一个简陋的地摊,而是一个精心打理的、小小的“时尚王国”
。
生意开张,人潮渐涌。
摊位上迎来了熟客也迎来了新面孔。
一位之前买过衬衫的老顾客带着朋友过来,指着王亚茹身上的那件(李铁柱坚持让她穿着当“活模特”
)新款条纹衫问:“小王,这衣裳还有别的颜色不?我朋友也看上了。”
王亚茹刚要去翻找,李铁柱已经手脚麻利地从一堆衣服里精准地抽出了一件藏蓝色的同款,笑着递过去:“大姐,这儿呢!
藏蓝色的,更衬您朋友这白皮肤,显稳重!”
王亚茹有些惊讶地看了李铁柱一眼,她记得这批货里确实有藏蓝色,但混在一大堆衣服里,连她自己都要找一会儿。
李铁柱接收到她的目光,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压低声音:“我……我昨晚上理货的时候,特意把这几件好卖的放上面了。”
原来他看似粗枝大叶,心里却也有了这份细致。
王亚茹心里微微一暖,没说话,只是接过衣服,递给顾客时,脸上的笑容更真诚了几分。
忙碌的间隙,李铁柱拧开军用水壶,自己先灌了一大口凉白开,然后极其自然地将壶递向正在低头整理零钱的王亚茹:“喝口水,歇会儿。”
王亚茹愣了一下,看着那个还带着他唇温的壶口,脸上刚刚褪下去的热度又有点回升的趋势。
她犹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