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
李铁柱几乎是以拼命三郎的架势,将第一次南下带来的尾货彻底清空后,毫不犹豫地再次踏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
这一次,他怀里揣着的,是第一次纯利一百五十块加上之前所有积蓄凑出的足足三百块“巨款”
,心里装着的,是无比明确的进货清单和难以言喻的干劲。
而王亚茹,也如同她承诺的那样,每日准时出现在摊位上。
那份最初因生计所迫而接受的“两块五”
工作,在她手里,渐渐变得不一样了。
第二次进货回来,摊位上货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丰富了许多。
李铁柱兴奋地摆弄着新进的衣服,王亚茹则在一旁安静地整理。
当她看到李铁柱除了继续进那些质感不错的“基本款”
外,还特意按照她上次随口提过的“颜色搭配”
建议,进了一批互补色的针织衫和几条花纹更雅致的丝巾。
她整理货物的手指微微停顿了一下,抬眼看了看正忙得满头大汗的李铁柱,没说什么,只是嘴角几不可察地牵动了一下,继续低头干活,但摆放衣服的动作,似乎更轻柔了些。
出摊时,两人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
李铁柱负责吆喝、扛包、应对一些粗豪的男顾客或者难缠的讨价还价;王亚茹则主要负责接待女顾客,用她那种温和又令人信服的语气,细致地介绍面料、款式,尤其是进行各种“搭配示范”
。
“大姐,您皮肤白,穿这个姜黄色的毛衣肯定显气色,下面配这条深蓝色的裤子,稳重大方。
要是觉得脖子空,搭这条小碎花的丝巾,点睛之笔。”
她一边说,一边熟练地将丝巾在衣领处系出简单的花样。
那大姐对着王亚茹递过来的小镜子照了又照,眼里的喜欢藏不住:“哎呦,让你这么一弄,是好看多了!
以前买衣服就知道买个单件,哪想过这么多道道!
行,就听你的,这套我要了!
丝巾也拿着!”
李铁柱在一旁收钱,看着王亚茹仅仅用几句话、一个小动作,就轻松搞定了一个犹豫的顾客,还顺带卖出了配件,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忍不住凑过去,压低声音,带着由衷的赞叹:“亚茹同志,你可真神了!
你这张嘴,比咱县城百货大楼那些售货员强一百倍!”
王亚茹正低头给顾客包衣服,听到他这直白的夸奖,耳根微微泛红,但脸上依旧保持着平静,只是轻声回了句:“别瞎说。
就是实话实说罢了。”
可接过李铁柱递来的货款时,指尖的触碰让她飞快地缩回了手,心跳漏了一拍。
一天生意结束,数钱入账时,是李铁柱最开心的时刻。
但他现,王亚茹似乎对具体赚了多少钱并不太热衷,反而更关心哪些款式走得快,哪些颜色搭配受欢迎,甚至还会拿出个小本子,悄悄记上几笔。
有一次,李铁柱忍不住好奇地问:“亚茹同志,你记这个干啥?”
王亚茹合上本子,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一种自然的分析感:“看看规律。
下次你去进货,就知道哪种类型、哪种颜色该多进,哪种可以少进或者不进,避免压货。
还有,我现带小孩的妇女,更喜欢耐脏的深色和方便活动的裤子;刚工作的年轻姑娘,则更偏爱鲜艳一点的上衣和裙子。”
李铁柱听得一愣一愣的,心里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他之前只凭一股莽劲和模糊的“未来审美”
去进货卖货,从未想过还可以这样总结分析!
他看着王亚茹在煤油灯下显得格外沉静的侧脸,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