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寂静后,听筒里传来清晰的回应:“听见了!
声音很清楚!”
窑洞里爆出欢呼声。
林小雨激动地流下眼泪,连日来的疲惫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但这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要测试的是到最远的三营驻地,距离过三公里,而且要跨越一条小河。
这对线路的铺设和信号传输都是巨大的考验。
第二天清晨,技术小组全体出动,带着好不容易凑齐的电话线材,开始了艰难的布线工作。
沿途的老乡看见八路军在架设“神秘”
的线路,都好奇地围拢过来。
“同志,你们这是在干啥哩?”
一个老大爷问道。
“大爷,我们在拉电话线。”
王明远一边爬杆一边解释,“以后有啥情况,在这头说话,那头就能听见!”
“啥?隔着几里地能说话?”
老乡们纷纷表示不信,“那不是顺风耳嘛!”
就在这时,陈征带着几个参谋前来视察。
看见老乡们围观的场面,他笑着对常说:“看来你们的工作很受关注啊。”
常连忙汇报:“旅长,昨晚我们成功测试了短距离通话。
现在正在铺设到三营的线路,如果成功,就能实现旅部与前沿部队的直接通讯。”
陈征满意地点头:“很好!
需要什么支持尽管提。”
“目前最大的困难是过河。”
常指着前方的小河,“河水虽然不深,但电话线不能泡水,我们需要架设简易桥梁。”
陈征当即下令工兵班前来支援。
在军民共同努力下,一座简易的木桥很快架设完成,电话线被小心翼翼地固定在桥下方。
当夕阳西下时,最后一段线路终于接通。
整个通讯系统全长五公里,连接旅部、一营、二营和三营四个节点。
最关键的时刻到来了。
常在旅部总机前坐下,深深吸了一口气。
陈征和参谋们围在一旁,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先测试一营。”
常摇动手摇电机,拿起听筒,“一营,一营,听到请回答。”
短暂的电流声后,听筒里传来清晰的声音:“一营收到!
声音很清楚!”
围观的众人出轻轻的欢呼。
“二营,二营,听到请回答。”
“二营收到!”
最后是最远的三营。
由于距离最远,大家都捏了一把汗。
“三营,三营,听到请回答。”
这次有了短暂的延迟,就在常心往下沉时,听筒里终于传来回应:“三营收到!
声音有点小,但能听清!”
“成功了!”
窑洞里爆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参谋们互相拥抱,连一向严肃的陈征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常激动得手都在抖,他调整了一下交换机上的接线:“现在测试营与营之间的通话。
一营呼叫二营”
整个测试持续了一个小时,除了偶尔的电流干扰外,通讯基本畅通。
这个简陋的有线电话网络,虽然随时可能被破坏,但在特定防御战中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测试结束后,陈征亲自拿起听筒,与远在五公里外的三营长通话。
“老王啊,能听见我说话吗?”
“清楚得很呐旅长!
这可太神奇了!”
放下听筒,陈征紧紧握住常的手:“常同志,我代表全旅官兵感谢你们!
这是通讯工作的一大突破!”
常不好意思地推推眼镜:“旅长,这只是个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