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时,整个山洞沸腾了。
“这下好了!
能加工更精密的零件了!”
张振国激动地说。
随着条件改善,兵工厂开始尝试更复杂的任务——制造迫击炮弹。
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军工人员没有被吓倒。
没有模具,就手工雕刻;没有测具,就反复试验;没有原料,就想方设法替代。
经历数次失败后,第一枚土制迫击炮弹终于试制成功。
虽然射程和精度远不如正规产品,但至少能够爆炸。
“这是我们自己的炮弹!”
试射成功后,李铁锤抱着那枚还热的弹壳,像抱着新生儿一样激动。
消息传到师部,陈征特意前来视察。
看着在山洞中忙碌的工人们,看着那些简陋却实用的产品,他感慨万分:
“同志们,你们的工作无比重要!
每一颗子弹,每一枚手榴弹,都是战胜敌人的保证!
你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张振国代表大家回答:“师长,我们只是尽本分。
前线的同志们在流血牺牲,我们做这点算得了什么?”
离开前,陈征特意去看望了李铁锤:“铁锤同志,伤怎么样了?”
李铁锤拍拍伤腿:“没事!
比起高队长,我这条命算捡来的。
只要还能动弹,就要为抗战出力!”
夜幕降临,兵工厂依然灯火通明——如果那些油灯和火把算得上灯火的话。
工人们继续轮班工作,敲打声、机床声、锻造声在山洞中回响,奏响着一曲不屈的乐章。
张振国在工作间隙,常常会走到洞口,望向远方的星空。
他知道,距离真正满足部队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铁砧”
重燃的不仅是炉火,更是希望和信心。
在这隐蔽的山洞中,在这最简陋的条件下,一群普通工人正在创造着不平凡的奇迹,用自己的方式支撑着这场艰苦的抗战。
军工事业在废墟中重生,正如中华民族在战火中淬炼。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代价多么巨大,生命的火种和抗争的意志永远不会熄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