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陋掷弹筒。
这些武器虽然粗糙,却凝聚着工人们的心血和智慧,是战士们以弱胜强的希望所在。
各营连的指导员、政委,以及地方政府的干部们,也穿梭于部队和村庄之间,进行着深入人心的战前动员。
没有空泛的口号,只有最直白、最接地气的道理。
“……同志们!
乡亲们!
鬼子用封锁想饿死我们,困死我们!
我们的兄弟姐妹没有盐吃,浑身浮肿!
我们的伤员兄弟没有药治,活活等死!
这口气,我们能忍吗?”
指导员站在土台上,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不能忍!”
台下是山呼海啸般的回应,战士们眼中闪烁着仇恨的火焰。
“总部现在要组织大反攻了!
就是要砸烂鬼子的坛坛罐罐!
打断他们的脊梁骨!
而我们清水支队,被总部点了将,要打最硬的那个钉子——‘鹰栖’!
这是我们的光荣!
也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要让主力部队的兄弟看看,咱们清水根据地的兵,不是孬种!
是能打硬仗、打胜仗的铁军!”
“杀鬼子!
保家园!
砸烂‘鹰栖’!”
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士气被鼓舞到了顶点。
在村庄里,妇救会的成员们组织妇女连夜赶制干粮、缝制军鞋、准备担架。
孩子们也被动员起来,帮忙传递简单的消息。
根据地的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贡献着力量。
一种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强大信念,将整个根据地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相对于外面的喧闹,“利刃”
小队的驻地却显得异乎寻常的安静。
但这种安静,更像是一种极致的专注和压抑的爆前奏。
队员们已经停止了所有体能和战术训练,转而进行最后的、也是最精细的准备。
高胜寒将小组再次带进那间封闭的营房,对着更加精细化的图纸,进行最后一次任务推演。
“铁鹰,再确认一遍水下安装的步骤和可能的水流影响。”
“周桐,这是调度楼周边所有可能的狙击点位和射界盲区图,记死在心里。”
“王强,突击组进入楼内后的交替掩护路线,再模拟一遍。”
“孙猛,破坏电机和通讯设备,需要哪些工具,最后检查一遍清单。”
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咀嚼,每一个动作都被拆解磨合。
他们用木棍代替武器,在营房内模拟着潜入、格斗、爆破、撤离的每一个环节,直到形成肌肉记忆。
赵铁鹰带着他的爆破组,在一个远离驻地的偏僻山沟里,进行了最后一次小当量的爆破试验,精确测算着炸药威力和引爆时间。
李铁锤亲自赶来,根据试验结果,对已经准备好的特种炸药进行了最后的微调。
周桐则独自一人,带着他的狙击枪,远远地观察着远处山体的风向和光线变化,在心里默默修正着射击参数。
高胜寒则花了大量时间,单独与每一位队员谈话,了解他们的状态,缓解他们的压力,也再次明确他们的职责。
他知道,在这种级别的任务中,心理的稳定甚至比技术更重要。
在这一切之外,还有两条看不见的战线在紧张地运行。
老周领导的保卫和敌工系统,开动到了最大功率。
内线被启用,所有的眼线和耳朵都竖了起来,严密监视着“鹰栖”
及第四旅团的任何细微动向,以及根据地内部可能存在的最后一丝不安定因素。
任何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