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派出了大量富有经验的军政干部,组成一个个精干的工作队,深入这些新区。
他们的任务是艰巨的:建立和巩固基层政权(村、乡公所),组织民兵武装,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恢复和展农业生产,肃清潜伏的敌特和散兵游勇,宣传党的政策……这相当于在广袤的土地上进行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和政治奠基。
这些工作队如同种子,撒向新区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往往只有几个人,却要面对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潜在的敌对势力。
他们依靠贫苦农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用耐心细致的工作,一点点地瓦解旧有的统治基础,建立起新的秩序。
许多在战斗中负伤或因其他原因不适合一线作战的老兵,也充实到了这些工作队中,继续在另一条战线上贡献着力量。
师部里,陈征、李云龙、王树声等人的工作重心,也更多地转向了根据地的整体建设。
他们需要统筹军事休整、新兵训练、根据地巩固、军工生产、财政经济等千头万绪的事务。
每天都有大量的文件需要批阅,大量的会议需要召开,大量的决策需要做出。
“我们现在就像个当家人,”
李云龙政委在一次师党委会上幽默地比喻道,“以前是挣下一份大家业,现在得学会精打细算,把这个家业守住,还要让它越来越兴旺。”
陈征深以为然:“没错。
辽源一战,我们打开了局面,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后勤补给、兵员素质、根据地纵深、军工产能……这些都关系到我们能否持续作战,能否应对未来更强大的敌人。
这个休整消化期,就是我们补齐短板、强筋健骨的关键时期。”
胜利后的巩固阶段,平静之下是更加繁忙和深入的内部建设。
独立第一师在这难得的喘息之机,如同蛰伏的巨龙,一边舔舐伤口,一边贪婪地吸收着养分,消化着胜利的果实,实现着力量的内生性增长。
这支英雄的部队,正在从一场辉煌的胜利中汲取力量,为下一场更加波澜壮阔的远征,积蓄着更为深厚的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