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4xxs.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思路客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殖民大明 > 第343章 胥吏

第343章 胥吏(3 / 3)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好书推荐: 都市:弱者逆袭!从壕无人性开始王焱张宗赫 剑破天命 逍遥四公子宁宸宁自明 我不想做女人,我要做男人! 乡村荒唐往事 废柴摸棺后,魔主劝我冷静 仙集 丹皇,医圣,镇苍穹! 吞噬进化,杀穿异域 赌王出狱,我带大嫂吃香喝辣

准起送”

,千万不要觉得他们花大价钱买一个不入流品的吏员很亏,这些农民本身就接触不了太高的层次,基层胥吏就是管辖他们门口一亩三分地的事情的,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

,所以在本地有一个吏员身份能带来的好处和收益是相当之多的。

吏员的身份地位也随着衙门级别的不同而变动,中央部门的属吏身份地位自然是远远过基层吏员,这些吏员身份地位的高低对于他们以后在整个官僚系统中的升迁流转有着极大的作用。

明初吏员作为一种杂役存在,但是由于胥吏作为特殊的管理阶层,自然也和正常官员一样存在考核升迁制度,明初大多数的胥吏通过三年的考核业绩都达标就可以升迁为官,但是吏员的升迁不能像正常官员一样从县到省再到中央,而是统一交给吏部负责,“各衙门吏三年役满于本衙门见缺令史、书令史内升用,再历三年,给由赴京,如有余吏,送赴吏部,不许一概县升于州、州升于府、府升于布政司等衙门”

一般三年考满之后吏员会在各个不同衙门之间相互调转,比如七品衙门调去六品衙门相当于是升职了,还有就是地方衙门升迁到京城中央的衙门,这都相当于是飞黄腾达了。

但作为胥吏前途渺茫,大多数人只是为了以权谋私,获得作为胥吏的灰色收入,这笔经济利益是十分可观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平民百姓抢破头去购买一个没有前途的吏员身份。

在明代,多数胥吏都是积年累月长期盘踞某地的经年老吏,在地方上的关系盘根错节,连主官都不敢轻易招惹,不少胥吏为了保护自己在本地的利益,每次考核都重复佥充同样的地区,同一个部门的同一个职位,长久的霸占这个职位来获取不菲的灰色收入,“阎王好惹,小鬼难缠”

说的就是这些胥吏。

明代胥吏也并不是百分之百不能为官,明初时期多有胥吏升为高官者,明代中后期虽说堵死了胥吏升迁的道路,不过对于考核满三年成绩优异的吏员也可以让他们升迁为官,只不过最高也只是七品官员,并且一开始胥吏还没有俸禄,导致不少胥吏不满待遇,即便后来有了俸禄薪水也极其低微,但我们说过,胥吏的经济收入可观并不在于他的俸禄,而是他的灰色收入。

胥吏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常例钱”

,所谓常例钱指的是吏员巧立名目所得的“孝敬”

,百姓让胥吏帮忙办事,每做一件事,都有相应的“常例”

,一般来说当上胥吏就有里甲以道贺为名送上几两到十几两不等的白银作为“常例”

,仅此一项就以及远远过了胥吏一年的俸禄,也难怪无数人打破头花钱也要买一个没什么大前途的胥吏。

明太祖朱元璋经历元末吏治的贪污腐败,因此很清楚基层盘踞的经年胥吏的危害,从源头上对胥吏成分加以限制,一开始只准家境殷实的农民担任基层吏员。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仅仅是富裕农家子弟已经不能满足基层部门的需要,所以就出现了许多经由别的途径出任吏员的人,社会风气的转变和官僚系统的腐败,使得通过“告纳”

购买胥吏身份的人逐渐成为主流,这些人为吏只为钱财,买吏花了很多钱因此贪腐就更加的厉害,使得明朝的吏治愈加的败坏,最终成为了明朝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新书推荐: 抗战雄鹰,开局就抢鬼子战斗机 三国:耕耘一次,就能获取一百币 灭世魔龙三岁半 剥夺金手指(清穿) 大唐:投资武则天我成了万古一帝 老祖宗竟是我儿子 谍战:我当恶霸能爆奖励! 双靥 三国:别追了,我真不是天子 [综武侠]穿成过儿他姐之度步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