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下令:“密切监视,不准开枪。
若他们遭遇日军围剿,可酌情支援,但务必保持距离,避免误会。”
正如林文斌所料,当天下午,山间传来密集的枪声。
八路军游击队在袭击日军补给点时,遭遇了日军的反扑,陷入重围。
林文斌得知后,立刻派1团2营前往支援。
当2营的士兵赶到时,游击队已伤亡过半,正依托山石顽强抵抗。
“开火!
掩护友军撤退!”
2营营长一声令下,士兵们的机枪朝着日军侧翼扫射,日军猝不及防,阵型大乱。
游击队趁机突围,朝着山林深处撤离。
战斗结束后,2营士兵打扫战场时,现了一名受伤的八路军战士。
士兵们将他抬回营地,林文斌亲自查看他的伤势,还让人拿来药品和干粮。
“告诉你们团长,”
林文斌对着受伤战士说,“在浮山,只要是抗日的队伍,就是我们的友军。
若需支援,可派人联系我们,但请尽量避免在我军防区附近作战,以免引误会。”
受伤战士感动得热泪盈眶,连连点头:“谢谢林师长!
我们一定会记住1o1军的恩情,以后定当协同抗日!”
消息传到林文澜耳中,他心中稍感欣慰。
或许,在晋西这片土地上,即便有阎锡山的压力,1o1军与八路军也能保持微妙的平衡,共同抗击日军。
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太久。
7月初,阎锡山突然派副官来到1o1军军部,带来了一份密令——要求林文澜派部队“清剿”
浮山以南的八路军游击队,理由是“该部擅自扩充兵力,扰乱地方治安”
。
林文澜看着密令,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他知道,阎锡山终究还是忍不住,要对八路军动手了。
“副官同志,”
林文澜将密令放在桌上,语气冷淡,“浮山以南的八路军游击队,一直在袭扰日军补给线,是抗日的力量。
若我军贸然清剿,不仅会消耗抗日力量,还会让日军有机可乘。
这个命令,我不能执行。”
副官脸色一变:“林军长,这可是阎长官的亲笔命令!
您若不执行,恐怕不好向长官部交代吧?”
“交代?”
林文澜站起身,目光如炬,“我1o1军的将士,用鲜血换来的功绩,不是用来内耗的!
要交代,我去跟阎长官说,去跟委员长说!
但清剿八路军,绝不可能!”
副官见林文澜态度坚决,不敢再多说,只能悻悻离去。
林文澜望着副官的背影,心中清楚,他与阎锡山的矛盾,已经摆上了台面。
而接下来的晋西局势,恐怕会更加波谲云诡。
当晚,林文澜彻夜未眠。
他坐在书桌前,看着墙上的中国地图,手指轻轻划过晋西的土地。
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浸染着抗日军民的鲜血。
他想起中条山战役中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的场景,想起士兵们冲锋时的呐喊,想起百姓们期盼的眼神。
“无论如何,我绝不能让1o1军成为内耗的工具。”
林文澜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窗外的月光洒进屋内,照亮了他坚毅的脸庞。
他知道,一场关于抗日与内耗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而他,必须带领1o1军,在这场博弈中守住底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拼尽一切。
五、暗流涌动:整训背后的危机
7月的晋西,酷暑难耐,山间的草木都被晒得蔫蔫的。
1o1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