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望远镜。
"
这才是现代化军队该有的样子!
"
一个老兵抚摸着崭新的军装,眼中闪着泪光,"
想想我们在曼德勒时,连双完整的鞋都没有"
更令人振奋的是,部队配了大量专业装备:工兵获得了新型爆破器材和架桥设备,通讯兵装备了最新的scr-3oo步话机,医务兵则收到了急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林文澜亲自检查每一件装备的质量。
他拿起一支崭新的1加兰德步枪,熟练地拉动枪栓:"
好枪!
有了这些装备,我们定要让日军血债血偿!
"
实战化演练
为了检验整训成果,部队在十月底进行了最后一次实战化演练。
这次演练完全模拟真实战场环境,甚至连弹药都是实弹。
演练在密支那以北的山区展开。
暂编第1师扮演防御方,暂编第2师和暂编第3师联合进攻。
美军顾问团全程观摩,并担任裁判。
凌晨四点,进攻开始。
暂编第2师在炮火掩护下起突击,但立即遭到暂编第1师的顽强抵抗。
董振邦巧妙地利用地形,布置了交叉火力网,多次击退"
敌军"
的进攻。
"
他们的火力配置比曼德勒时聪明多了。
"
观战的布朗上校评价道,"
不再是简单的线性防御,而是形成了立体的火力体系。
"
上午九时,战局出现转机。
陈明远的特种作战分队悄悄渗透到"
敌军"
后方,成功端掉了暂编第1师的指挥所。
"
漂亮!
"
观战台上响起一片掌声。
但董振邦早有准备,立即启用备用指挥系统,继续指挥部队作战。
这种多套指挥体系的设置,正是从曼德勒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演练持续到傍晚,最终以平手告终。
这个结果让所有人都感到满意——它既展现了部队的强大战斗力,也说明还有提升空间。
誓师大会
十一月一日,第十一集团军在密支那训练基地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
九千余名官兵整齐列队,崭新的武器装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林文澜站在阅兵台上,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坚毅的面孔。
这些人中,有从曼德勒血战中幸存的老兵,也有从国内各战区调来的精锐,现在他们已经融为一个整体,一支真正的铁军。
"
将士们!
"
林文澜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整个训练场,"
三个月前,我们带着曼德勒的伤痛来到这里。
今天,我们以全新的面貌站在这里!
"
台下寂静无声,九千多双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统帅。
"
这三个月,我们流了多少汗,熬了多少夜,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但我们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为曼德勒死难的弟兄们报仇!
"
"
报仇!
报仇!
报仇!
"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震天动地。
林文澜举起右手,全场立即安静下来:"
现在我宣布,第十一集团军整训工作圆满完成!
我们这把利剑,已经磨利了锋刃,是时候出鞘饮血了!
"
随后,各部队主官依次上台宣誓。
董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