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档案室"
意外"
失火,仓库钥匙"
不翼而飞"
,甚至连政府大楼的电梯都"
恰好"
故障。
"
司令,他们这是在耍我们!
"
负责接收的官员气得直跺脚。
林文澜却不动声色:"
通知部队,帮助市民修复被战火损坏的房屋。
另外,开仓放粮,救济贫民。
"
这一招果然奏效。
锦州市民看到中国军队在帮助重建家园,纷纷主动提供帮助。
有人送来苏军藏匿物资的地点,有人举报破坏分子的行踪,甚至还有苏军士兵偷偷跑来投诚。
第三天清晨,锦州省政府大楼前广场上人山人海。
林文澜身着笔挺的二级上将军服,亲手将一面崭新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升上旗杆。
国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广场上响起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人群中,许多老人热泪盈眶,年轻人激动地挥舞着临时制作的小旗。
"
同胞们!
"
林文澜站在台阶上,声音通过喇叭传遍全场,"
从今天起,锦州重归祖国怀抱!
这只是开始,整个东北都将回到中国人民手中!
"
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然而就在此时,扎哈罗夫阴冷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
林将军,别高兴得太早。
东北的冬天,才刚刚开始。
"
林文澜转身,坦然面对扎哈罗夫:"
将军说得对,冬天确实来了。
但请记住,再冷的冬天,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
"
当晚,林文澜在原锦州省政府设立临时指挥部。
第一个命令就是组建巡防队,维护城市秩序。
第二个命令更出人意料:邀请苏军代表共同巡查城防。
"
你这是什么意思?"
扎哈罗夫不解地问。
"
做个姿态。
"
林文澜意味深长地说,"
让所有人都知道,中苏两国军队是可以合作的。
"
这个举动果然产生了奇效。
看到中苏军官并肩巡逻,城内的骚动很快平息。
更让林文澜惊喜的是,第二天一早,竟然有苏军部队主动前来移交装备。
"
看来,你的怀柔政策见效了。
"
周志宏感慨道。
"
不是怀柔,是相互尊重。
"
林文澜纠正道,"
俄国人也是人,只要以诚相待,总能找到共同语言。
"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
一周后的深夜,林文澜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
"
司令,出事了!
苏军扣押了我们的巡逻队!
"
林文澜立即披衣起身:"
怎么回事?"
"
巡逻队在城北与一伙武装分子交火,追击时越过了苏军防区,被他们扣下了。
"
林文澜沉思片刻:"
备车,我去要人。
"
"
太危险了!
苏军正在气头上"
"
正因为他们在气头上,才更要去。
"
城北苏军驻地戒备森严,林文澜却只带了两名卫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