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喝杯茶如何?"
在简陋的帐篷里,林文澜亲自沏茶。
伊万诺夫注意到,茶桌上放着一份英文报纸,头版正是苏军在东北拆卸工厂的照片。
"
这是?"
"
《纽约时报》,"
林文澜轻描淡写地说,"
美国朋友寄来的。
不得不说,贵军的效率真高。
"
伊万诺夫脸色微变:"
这是战利品"
"
雅尔塔协定规定,战利品仅限于对日作战中缴获的物资。
"
林文澜抿了口茶,"
这些民用工厂,似乎不在其列。
"
两人对视片刻,帐篷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
开门见山吧,"
伊万诺夫终于开口,"
你要怎样才肯退兵?"
"
很简单:打开城门,移交行政权。
"
"
不可能!
"
伊万诺夫霍然起身,"
这是对苏联的侮辱!
"
"
那么,"
林文澜不慌不忙地取出另一份文件,"
请阁下看看这个。
"
这是一份情报汇总,详细记录了苏军在东北各处的兵力部署。
伊万诺夫越看脸色越白:"
你你怎么会"
"
中国有句古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林文澜收起文件,"
贵军在东北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公愤。
继续僵持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
"
伊万诺夫沉默良久:"
我需要请示莫斯科。
"
"
请便。
"
林文澜微笑,"
不过我的耐心有限。
明天这个时候,如果还没有答复,我将采取必要措施。
"
送走伊万诺夫后,周志宏忧心忡忡地问:"
司令,如果俄国人真的翻脸"
"
他们不敢。
"
林文澜成竹在胸,"
斯大林现在最需要的是国际认可,不会为了一个锦州坏了大局。
"
果然,第二天一早,城门缓缓开启。
一队苏军军官骑马而出,为的扎哈罗夫脸色铁青:
"
林将军,莫斯科同意移交锦州行政权。
但是,"
他加重语气,"
我军的撤离需要时间。
"
"
多久?"
"
一个月。
"
"
三天。
"
林文澜斩钉截铁,"
三天后,我要在锦州省政府大楼升起中国国旗。
"
"
这不可能!
我们需要时间收拾"
"
扎哈罗夫将军,"
林文朗声打断,"
需要我提醒您,这些都是中国的财产吗?"
扎哈罗夫死死盯着林文澜,最终咬牙道:"
好,就三天!
"
消息传开,全军振奋。
但林文澜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接收锦州的过程远比想象的复杂。
苏军虽然答应移交,却在各个环节设置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