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抽了口烟,点点头:“是有这说法,不过名额紧得很,咱们补充团能不能分到一个还不一定。”
林文澜眼睛转了转,心里有了新的盘算。
他要的不只是团长的赏识,他要见委员长——只有让委员长记住他这个奉化子弟,才能真正在国军里站稳脚跟。
接下来的半个月,林文澜带着三排,跑遍了附近的几个乡。
他没像其他军官那样,拿着枪逼着乡绅办事,而是先给他们送粮食、送布匹,再跟他们聊“委员长的剿匪大计”
,说跟着国军有好处,以后县里的差事都优先给他们的子弟。
乡绅们本来就怕红军的“打土豪”
,又见林文澜说话客气,还带着委员长的“名头”
,纷纷答应帮忙。
没几天,就有乡绅来报,说现了红军的粮仓,林文澜带着人过去,果然缴获了不少粮食和弹药。
团长高兴坏了,立刻把林文澜的功劳上报师部。
师部正好在为委员长视察做准备,见补充团有这么个“剿匪能手”
,还是奉化人,立刻把他的名字报了上去。
1934年1o月,南昌行营。
林文澜站在队伍里,穿着新的黄呢子军装,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他特意理了理领口的领章,又摸了摸口袋里的奉化年糕——这是他让家里人寄来的,打算要是见到委员长,就说“家乡的年糕,给委员长尝尝鲜”
。
不一会儿,委员长蒋介石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走了过来。
他穿着军装,戴着军帽,目光锐利地扫过队伍。
当走到林文澜面前时,师部的长官立刻介绍:“委员长,这位是补充团三排长林文澜,奉化溪口人,这次剿匪有功,还总结了不少心得。”
蒋介石停下脚步,看了看林文澜,用奉化口音问:“你是溪口人?家里是做什么的?”
林文澜立刻立正,大声回答:“回委员长,卑职家里是开米行的,在溪口老街,离委员长的祖宅不远。
卑职这次来,还带了点家乡的年糕,想请委员长尝尝。”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用油纸包着的年糕,双手递了过去。
蒋介石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他接过年糕,打开油纸闻了闻,对身边的人说:“还是家乡的味道啊。”
然后又看向林文澜,“你在剿匪中,有什么体会?”
林文澜早把准备好的话在心里过了好几遍,当下不慌不忙地说:“回委员长,卑职觉得,剿匪不光要靠枪杆子,还要靠民心。
咱们要让老百姓知道,委员长是为了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红军是破坏他们的好日子。
只要民心在咱们这边,红军就站不住脚。”
这话正好说到了蒋介石的心坎里。
他一直强调“剿匪必先清乡,清乡必先安民”
,没想到这个年轻的排长居然能理解他的意思。
而且林文澜是奉化人,说话又实在,让他心里多了几分亲近。
“说得好!”
蒋介石拍了拍林文澜的肩膀,“你这个排长,有脑子,会办事。
这样,你不用回补充团了,到南昌行营参谋处来当参谋,跟在我身边学习。”
林文澜心里狂喜,差点喊出声来。
他立刻敬礼,声音都有些颤:“谢委员长!
卑职一定好好干,不辜负委员长的信任!”
蒋介石点点头,又嘱咐身边的参谋:“给林文澜安排个住处,离行营近点。
对了,把他的军衔提一提,升个中尉。”
从排长到中尉参谋,从补充团到委员长身边——林文澜知道,他的军旅生涯,从这一刻起,才算真正开始。
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