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都装得满满的。
我娘说,那时候街面上的馒头铺都排着队,孩子们还能拿着铜板去买糖吃。”
他顿了顿,又叹了口气,“可这两年不一样了,又是征粮又是征兵,上个月还有官差来村里催缴‘军饷钱’,有户人家实在拿不出,被官差把家里的锅都砸了。”
柴宗训攥紧了木枪,指节都泛了白。
他想起林姐姐说的“户部贪墨军需”
,想起那些一碰就碎的甲片、薄如纸片的枪头,忽然明白过来——原来官员们省下的银子,是从百姓的粮缸里、孩子的书本里抢来的;而那些送往前线的劣质兵器,不仅会让士兵送命,还会让更多的百姓失去亲人,失去家园。
“小郎君,你问这些做什么?”
小男孩拉了拉柴宗训的袖子,小声问,“你是想帮我们吗?”
柴宗训抬起头,看着小男孩清澈的眼睛,又看向老工匠和络腮胡大汉,用力点头:“嗯!
我会帮你们的。
我会让户部的人给你们送好铁料,让你们打结实的枪,打能种地的斧头;我还会让先生们开蒙学,让所有的孩子都能读书;我会让百姓们都能吃饱饭,不会再有人因为没钱而饿肚子。”
他说得认真,小脸上满是坚定,像极了前日在府里说“要造霸王枪守疆土”
的模样。
老工匠看着他,忽然红了眼眶,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爷爷等着那一天。
只是小郎君,你要记住,百姓要的不是金簪玉镯,也不是好听的话,是能填饱肚子的粮食,是能遮风挡雨的房子,是孩子能读书、大人能安稳干活的日子。”
“我记住了。”
柴宗训用力点头,把老工匠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就在这时,铺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苏眉的声音紧接着响起:“陛下!
您在这里吗?”
柴宗训愣了愣,刚要答应,就被老工匠捂住了嘴。
老工匠对他摇了摇头,又对络腮胡大汉使了个眼色,大汉立刻起身,走到门口,对苏眉笑道:“这位娘子,你们在找什么?我们铺子里都是打铁的,没见过什么小郎君啊。”
苏眉皱着眉,目光扫过铺子里,看见角落里的柴宗训,刚要上前,就被老工匠拦住了:“娘子,这孩子是我远房亲戚家的,来城里走亲戚,好奇来铺子里看看。
你们要是找他,我这就让他跟你们走,只是还请你们别为难他——他还小,不懂事,要是冲撞了什么人,我替他赔罪。”
苏眉看着老工匠恳切的眼神,又看了看柴宗训,心里明白过来——这些工匠是怕暴露陛下的身份,引来麻烦。
她放缓语气,对老工匠拱了拱手:“多谢老丈体谅,我们只是担心孩子的安危,没有别的意思。
既然找到了,我们这就带他走。”
柴宗训知道不能再停留,他弯腰捡起地上的木枪,又对老工匠和小男孩鞠了一躬:“爷爷,小弟弟,我走了。
等我把事情办好,就来看你们,看你们打最结实的斧头和枪。”
老工匠点了点头,没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
小男孩则跑到柴宗训身边,塞给他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小弟弟,这个给你吃,路上饿了可以垫垫肚子。
你一定要记得回来啊。”
柴宗训接过红薯,揣进怀里,跟着苏眉往外走。
走到铺门口时,他忽然停下脚步,转过身,对着铺子里的工匠们大声说:“我叫柴宗训,是后周的皇帝。
我向你们保证,一定会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说完,他才转身,跟着苏眉快步离开。
铺子里的工匠们愣在原地,好一会儿,络腮胡大汉才挠了挠头,对老工匠说:“掌柜的,那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