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柳春突然开口,“我们……我们还能找到大部队吗?汴梁……汴梁是不是已经丢了?”
林阿夏心里一沉。
昨天撤出来的时候,汴梁的西城门已经被联军攻破了,守将带着残兵往西南撤,不知道后续怎么样了。
可她不能在姑娘们面前露怯,只能强撑着说:“不会的。
守将经验丰富,肯定能带着大部队找到安全的地方。
我们只要顺着溪流往下走,说不定就能遇到他们。
而且,太后还在洛阳,她肯定会派人来接应我们的。”
她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没底。
她们现在连自己在哪个地界都不知道,万一走到联军的地盘,后果不堪设想。
更让她担心的是,那些跟大部队走散的女兵,会不会也像她们一样,在林子里挣扎求生?会不会遇到危险?
“姐姐,”
春风突然指着远处,“你看!
那是什么?”
林阿夏顺着春风指的方向看去,只见远处的林间空地上,有一缕炊烟正在袅袅升起。
她心里一紧——这林子里怎么会有炊烟?是联军的斥候,还是逃难的百姓?
“大家小心!”
林阿夏立刻站起身,把春风护在身后,“赵三娘,你跟我去看看。
柳春,你带着翠儿和晚秋在这里等着,不要出声。”
赵三娘握紧断矛,点了点头:“好。”
两个人猫着腰,朝着炊烟的方向摸去。
越靠近,就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米香——好像是有人在煮粥。
林阿夏的心稍微放了些,若是联军,应该不会有心思煮粥。
她们躲在一棵大树后面,探头往空地上看去。
只见空地上搭着一个简易的灶台,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妇人正蹲在灶台前添柴,旁边还坐着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男孩,正眼巴巴地看着锅里。
“好像是老百姓。”
赵三娘小声说。
林阿夏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从树后走了出来,对着老妇人抱了抱拳:“老夫人,我们是后周的士兵,跟大部队走散了,想向您打听点事。”
老妇人听到声音,吓了一跳,回头看到林阿夏她们,又看到她们身上的甲胄和伤口,眼神里闪过一丝同情:“你们……你们是女娃子兵?”
“是。”
林阿夏点了点头,“老夫人,这里是哪里?离汴梁还有多远?”
老妇人叹了口气,指了指西边的方向:“这里是汴梁西南的青杨坡,离汴梁城还有三十多里地。
昨天听逃难的人说,汴梁的西城门被攻破了,你们……你们是从城里撤出来的?”
林阿夏的心沉了下去——原来她们还在汴梁附近,离联军的阵地这么近。
她又问:“那您有没有看到其他的后周士兵?比如……比如跟我们一样的女兵?”
老妇人摇了摇头:“没看到。
昨天下午有不少士兵往这边撤,都是男兵,没看到女娃子。
不过我早上起来的时候,在北边的山道上看到了不少血迹,还有一些破甲胄,不知道是不是你们的人。”
林阿夏和赵三娘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担忧。
北边的山道,是往洛阳方向去的,那些血迹和甲胄,说不定就是跟大部队走散的女兵留下的。
“老夫人,谢谢您。”
林阿夏对着老妇人行了个礼,“我们还有同伴在溪边,就不打扰您了。”
老妇人看着她们,从锅里盛了一碗粥,递到林阿夏面前:“孩子,你们肯定饿坏了,先喝碗粥吧。
我这还有几个窝头,你们也拿着。”
林阿夏看着那碗冒着热气的粥,心里一阵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