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着内侍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手里的棉被,心里的担忧稍稍减轻了些——或许,柴宗训真的会兑现他的承诺。
赵玉燕见她拿着棉被进来,笑着道:“姐姐,你看殿下多关心我们,还特意给我们送棉被过来。”
赵玉娥把棉被放在草席上,点了点头:“是啊,殿下确实有心了。”
她坐在赵玉燕身边,拿起地上的树枝,继续画着代州的地图,“燕儿,你看,这是代州城,这是雁门关,只要我们能到代州,就能找到爹了。”
赵玉燕凑过来看了看,点了点头,却又皱起眉头:“可是姐姐,我们现在被关在这里,怎么去代州啊?”
“会有机会的。”
赵玉娥轻声道,“只要我们耐心等,等攻城结束,等殿下兑现承诺,我们就能去代州找爹了。”
她知道这话既是安慰妹妹,也是安慰自己——她不知道这场战争会持续多久,也不知道爹能不能等到她们去代州的那一天,可她只能选择相信柴宗训,只能选择等待。
而此刻的主营帐内,柴宗训还在忙碌。
他看着案几上的攻城图纸,手指在“西门”
的位置轻轻敲击着,脑海里不断思考着明日的攻城计划。
他知道,明日的战事至关重要,若是能拿下西门外的三座哨塔,就能对汴梁城形成合围之势,到时候赵匡胤就算有王彦升相助,也难以抵挡联军的攻势。
“殿下,夜深了,您该歇息了。”
内侍走进来,轻声提醒道,“明日还要亲自督战,若是休息不好,怕是会影响战事。”
柴宗训抬起头,揉了揉胀的太阳穴,点了点头:“知道了。”
他走到床边,却没有立刻躺下,而是拿起那件狐裘,盖在身上。
狐裘很暖和,让他想起了小时候,母亲抱着他在殿寝宫里看雪的场景。
那时候,父亲还在,后周的江山还很稳固,他还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太子。
可现在,父亲不在了,母亲变得越来越陌生,后周的江山摇摇欲坠,他不得不扛起复国的重任。
他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赵玉娥姐妹的脸庞,浮现出韩通被关押在镇州大牢里的模样,浮现出士兵们浴血奋战的场景。
他知道,他必须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才能让所有人都过上安稳的生活。
夜深了,营寨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回荡。
主营帐内的烛火还亮着,映着柴宗训熟睡的脸庞,他的眉头还微微皱着,像是在梦里也在为战事担忧。
偏帐内,赵玉娥和赵玉燕盖着新送来的棉被,也渐渐睡着了。
她们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却也有着对未来的期待。
没有人知道,明日的战事会有多惨烈,也没有人知道,这场战争会波及多少人。
可所有人都知道,明日的太阳升起时,一场决定后周和大宋命运的血战,就会拉开序幕。
而柴宗训下达的那道命令,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将会在五代十国的乱世里,激起层层涟漪。
第二天拂晓,天还没亮,联军大营里就响起了号角声。
柴宗训穿着一身轻便的盔甲,站在西门的高台上,看着前锋营的士兵们扛着云梯,拿着盾牌,向着汴梁西门外的三座哨塔冲去。
辽骑在旁边列阵,马蹄声震得地面微微颤抖,阳光从东方升起,把士兵们的盔甲染成金色。
“冲啊!
拿下哨塔,赏银十两!”
前锋营将领高声呼喊,声音在战场上回荡。
士兵们听到呼喊,更加奋勇,不顾宋军射来的箭矢,一步步向着哨塔逼近。
柴宗训站在高台上,手握剑柄,目光紧紧盯着战场。
他看到有士兵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