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四起:后周与宋的生死博弈
符太后在城楼上晕厥的消息,像一阵风般传遍潼关。
军医诊脉后,只说是忧劳过度与体虚所致,需卧床静养三日。
周毅与延寿守在寝殿外,望着殿内摇曳的烛火,眉头拧成了疙瘩——潘美虽退,可宋军残部仍在三十里外扎营,若等赵匡胤的援军赶到,潼关迟早会被再次围困。
“不能再被动防守了。”
延寿突然开口,手掌重重拍在廊柱上,“昨日联络旧部时,我收到密信,泽州的李筠将军已起兵反宋,他派使者说,愿与我们联手,直取汴梁外围,逼赵匡胤回师!”
周毅眼睛一亮,随即又沉下脸:“可我们兵力不足,潼关守军加上新到的旧部,满打满算也才一万二,李筠那边能有多少人?”
“李筠有三万精兵,且控制着太行山脉的要道,若我们从潼关出兵,沿黄河东进,与他在孟津汇合,两军加起来近五万,足够牵制汴梁的宋军。”
延寿从怀中掏出一卷地图,摊在廊下的石桌上,指尖划过黄河流域,“更重要的是,河中府的王彦将军也有意反宋,若我们能说动他出兵截断汴梁的粮道,赵匡胤尾不能相顾,必乱!”
两人正商议间,殿内传来轻响,符太后扶着青禾的手走了出来,脸色虽依旧苍白,眼神却恢复了往日的锐利。
“你们的话,我都听到了。”
她走到地图前,指尖落在孟津的位置,“此计可行,但需派心腹去联络王彦,且要快——潘美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
三日后,符太后亲自点兵,命周毅率八千精兵为先锋,沿黄河东进,与李筠的使者在孟津会合;延寿则留守潼关,加固城防,防备潘美反扑;她自己则带着剩余的四千士兵,坐镇中军,随后跟进。
出那日,潼关的城门大开,士兵们背着干粮,握着长枪,在晨雾中踏上征程——这是后周立国以来,第一次主动向宋军起反击。
周毅的先锋部队行至黄河渡口时,恰逢李筠的儿子李守节率五千骑兵来接。
李守节一身银甲,见到周毅便翻身下马,抱拳行礼:“周将军,家父已在孟津城外扎营,等候太后与将军多时!”
周毅连忙扶起他,目光扫过他身后的骑兵,只见每匹战马的鞍桥上都挂着“反宋复周”
的旗帜,心中顿时涌起一股热流。
两军汇合后,直奔孟津。
远远望去,孟津城外的宋军营帐连绵数里,李筠正站在营门前眺望。
他年近五旬,须微白,却依旧身姿挺拔,见到符太后的车驾,立刻率领众将跪地行礼:“臣李筠,参见太后!
愿为太后效犬马之劳,诛杀赵匡胤逆贼!”
符太后走下车驾,亲手将他扶起:“李将军快快请起,如今后周危在旦夕,全靠将军这样的忠臣支撑。
今日我们聚义于此,便是要让赵匡胤知道,后周的江山,不是他想夺就能夺的!”
众将齐声呐喊,声震云霄,营外的士兵们纷纷举起长枪,眼中满是战意。
当晚,联军大营内灯火通明,符太后、李筠、周毅等人围坐在沙盘旁,商议进攻路线。
李筠指着沙盘上的汴梁外围:“如今汴梁的宋军主力,一部分在潼关附近跟着潘美,一部分驻守京城,外围的陈桥、封丘两地,各有五千守军,由赵匡胤的亲信韩令坤、高怀德驻守。
我们若先拿下陈桥,便能切断潘美与汴梁的联系,再取封丘,直逼汴梁城下!”
“陈桥地势险要,韩令坤擅长防守,硬攻恐会伤亡惨重。”
周毅皱着眉,手指在沙盘上比划,“不如派一支奇兵,夜袭陈桥的粮道,待韩令坤派兵护粮时,我们再趁机攻城。”
符太后点头:“此计甚妙,可派谁去领这支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