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十三州形势,便可掌控天下全局。
"
"
当今董卓乱政,诸侯割据。
西部凉州、雍州、司隶被董卓占据,局势混乱,暂无需考虑。
"
"
南面益州、荆州,刘焉、刘表面奉汉室,实则割据一方。
"
(“交州士燮僻处南方,远离中原纷争,偏居一方,无足轻重。”
“除这六州外,天下未来的风云变幻,皆在其余地带!”
言罢,他目光转向孙坚,继续道:
“因此我军选择根基之地,需兼顾两点:其一,该地是否适合作为根基;其二,天下动荡时,我军该如何应对!”
不等孙坚回应,他接着分析:
“眼下虽有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但此战之后,诸侯割据之势将成,天下格局不出年必有大变!”
“河北的并州、幽州、冀州、青州四地中,丁原身亡后,并州群龙无,必遭外族侵扰。”
“幽州刘虞性情温和,与公孙瓒素有嫌隙,若二人相争,幽州终将落入公孙瓒之手。”
“冀州韩馥优柔寡断,袁绍坐镇渤海,定会趁机夺取冀州。”
“青州黄巾未灭,且地处河北,袁绍岂会放过?”
“中原一带,兖州刺史刘岱庸碌无能,徐州陶谦年迈力衰,豫州本是袁术根基,此地必将成为诸侯争夺的战场!”
“短则三年,长则五年,曹操与袁术必在中原展开决战,争夺霸权!”
“若无变故,这便是我军未来面对的局势!”
“江东虽物产丰饶,却易攻难守,士族盘根错节,山越频繁袭扰,攻占只需两三载,治理却需四五载。”
“若我军先取江东,淮南必被他人所占。”
“届时我军虽有长江屏障,但上游受荆州钳制,北上需强攻淮南。
一旦敌军扼守要道,我军将被困于江南,虽可苟安,却难图进取。”
“反之,若以淮南为根基,我军可南下逐步蚕食江东,北上威胁中原,西进可经江夏攻入荆州。”
“加之淮南富庶,占此地后,我军可静观时变。
待天下有变,再择机北取中原或西进荆州,主动权尽握手中。”
说到此处,秦鸣对孙坚展颜一笑。
“这便是我主张先取淮南的原因!”
话音未落,孙坚已激动地握住他的手,颤声道:
“先生真乃当世奇才!”
孙坚满面红光,身躯因兴奋而微微抖。
令他振奋的不仅是战略方向,更是这番洞若观火的分析!
诸侯讨董尚未落幕,秦鸣竟已将未来年的天下大势剖析得如此透彻!
这正是他渴求的——指引迷津的明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