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科考船驶入南极海域,实时传回设备在真实极端环境下的运行数据。
这些数据反过来又优化了实验室的测试参数,形成“模拟-实战-优化”
的闭环。
当看到珠峰传回的设备在海拔8ooo米处仍能稳定传输健康数据时,测试团队成员激动地击掌——这意味着“星火计划”
系统已具备在地球最恶劣环境下工作的能力。
在应对审批流程中的政策调整与权责不清问题上,合作洽谈团队采取了“政策预判+节点备案”
策略。
他们与政策研究机构合作,提前半年预判可能影响项目审批的政策动向,例如在得知应急采购政策将向国产化设备倾斜后,立即整理“星火计划”
的国产化率证明材料,在政策落地第一时间提交,抢占先机。
针对部门权责不清导致的审批卡点,团队创新推出“节点备案制”
:每完成一个审批环节,就请相关部门在备案表上签字确认,明确责任边界。
当某个环节出现推诿时,拿出备案表追溯责任,有效避免了“踢皮球”
现象。
一次,某部门以“需其他部门先行审批”
为由拖延进度,团队出示的备案表清晰显示该部门此前已确认此环节为独立审批项,对方哑口无言,三天内便完成了审批。
“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用对方法就能在规则内找到捷径。”
合作洽谈团队负责人总结道。
然而,新的挑战接踵而至。
全球芯片供应链的波动导致研所需的部分特殊材料断供;某国际救援组织突然提出修改核心功能,要求系统兼容其独家数据格式,这意味着要重构近三成代码;极端环境测试中现,设备在强辐射环境下的信号稳定性仍有欠缺,而这种场景在核应急救援中必不可少。
林宇摩挲着那枚始终带在身上的肩章,金属的凉意让他头脑清醒。
在全员大会上,他举起屏幕上珠峰测试的实时数据:“阿武用生命告诉我们,技术的价值在于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现在,轮到我们证明这一点了。”
江诗雅紧接着展示了新的研路线图:“断供的材料我们用国产替代方案,兼容性问题用中间件解决,辐射环境的信号问题,周教授团队已经有了新的思路。”
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和肩章上一样的微光。
星火计划的燎原之路,注定布满荆棘,但每一次跨越,都让那束光更加明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