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回来那天,带了个大奖——屏风在省里拿了铜奖。
他没先回家,直接去了影的杂货铺,把奖杯往桌上一放:“影哥,给你看!”
影拿起奖杯掂了掂:“这玩意儿能盛卤汁不?”
引得大家直笑。
晚上聚在一块儿喝酒,阿力说省里有个文创园想跟他合作,开个工作室,专门教年轻人学木雕。
“我没答应,”
阿力挠着头,“离了平安胡同,我怕雕不出那股劲儿。”
“傻话,”
金梅给他倒酒,“去!
咋不去?把工作室开起来,就叫‘平安胡同木雕坊’,让城里的孩子也知道,咱胡同里藏着好手艺。”
影举着酒杯附和:“对!
我给你寄卤料,让你在城里也能闻见家里的味儿。”
莫语看着窗外的月光,落在“非遗传承基地”
的牌匾上,亮得很。
他想起刚认识阿力的时候,那小子还怯生生的,攥着刻刀直抖。
现在站在那儿,眉眼间全是踏实劲儿,像这胡同里的老槐树,扎了根就稳了。
安安跑过来,举着个阿力雕的小木马,说“要学木雕”
。
朵朵也跟着喊:“我要学绣花,跟小雅姐一样。”
影在旁边喊:“都学都学,以后咱胡同就是手艺村,我卤味也申请个非遗!”
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卤锅的热气混着酒香飘满院,小黄趴在桌底打呼,门楼在夜色里静静立着,像个看了多年热闹的老人,眼里全是欣慰。
莫语知道,阿力的故事还长着呢,平安胡同的故事也长着呢。
以后会有更多人知道这儿的木雕,知道这儿的卤味,知道这儿的人咋把日子过成了手艺——
阿力在文创园的工作室开起来那天,影特意坐最早的班车去城里帮忙。
他拎着个大保温桶,里面是刚卤好的猪耳朵,见人就往手里塞:“尝尝?咱平安胡同的招牌,配着木雕吃更得劲!”
工作室不大,墙上挂着阿力雕的门楼拓片,角落里摆着小雅绣的靠垫,连喝水的杯子都是印着胡同灯笼的文创款。
影转了两圈,突然说:“得摆个卤锅模型,不然没那股子烟火气。”
阿力笑着点头:“回头我雕一个,比你那口还带劲。”
来学木雕的年轻人不少,有大学生,有刚退休的阿姨,还有个开奶茶店的小伙,说想给自己的杯子雕点花样。
阿力教得耐心,拿着刻刀一点点示范:“这平安锁的纹路得顺着木头的纹理走,跟咱胡同里的树似的,得顺着劲儿长。”
影在旁边插不上手,就蹲在门口当“门卫”
,谁来都先问一句:“知道平安胡同不?那儿的门楼雕得才叫绝!”
说着就掏出手机给人看照片,比介绍自己的卤味还卖力。
中午吃饭时,文创园的保安大叔凑过来,手里捏着块没吃完的猪耳朵:“你这卤味真不赖,比街口的卤味店强多了。”
影眼睛一亮:“那是!
我熬汤的老卤,比阿力的岁数都大!”
保安大叔笑着说:“下次带点来,我给你换俩肉包。”
下午突然下起了雨,阿力望着窗外呆。
影戳了戳他:“想啥呢?想家了?”
阿力点点头:“想小雅做的面条了,还有小黄,不知道今天有没有人喂它。”
影掏出手机:“我让莫语拍段视频,给你瞅瞅胡同的雨景。”
视频里,莫语举着手机在门楼底下转了一圈,雨丝打在雕花木头上,溅起细小的水花,王婶正往院里收衣服,张叔蹲在屋檐下抽烟,小黄摇着尾巴追雨滴。
苏丽在旁边喊:“告诉阿力,晚上给小雅留了排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