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回去就把这事昭告全胡同,张叔的锣敲了大半天,王婶蒸了两笼红糖馒头,李大爷抱着小黄在胡同口转悠,见人就说:“我们胡同添丁了!
七斤六两!”
孩子满月那天,影的杂货铺摆了流水席,比阿力结婚时还热闹。
他特意卤了只小乳鸽,说“给我干儿子开荤”
,被苏丽笑着打了下手:“孩子才满月,哪能吃这个?”
金梅也从海边回来了,晒得黑黢黢的,手里拎着个大网兜,全是活蹦乱跳的虾和蟹。
“给我干儿子的见面礼!”
她往桌上一倒,吓得小黄夹着尾巴躲桌底,“渔家乐生意好得很,等孩子大点,带你们去海边玩,住我那儿,管够海鲜!”
阿力给孩子雕了个长命锁,上面刻着“平安”
俩字,边角打磨得光溜溜的,生怕硌着孩子。
小雅绣了个虎头肚兜,针脚密得能数清,王婶拿着看了又看:“这手艺,比我年轻时强多了。”
孩子百天那天,莫语抱着他在新门楼下拍了张照。
小家伙穿着虎头肚兜,手里攥着阿力雕的长命锁,影凑在旁边做鬼脸,金梅抱着他的腿,张叔举着锣,王婶拎着锅铲,李大爷扛着猎枪,阿力和小雅站在最后,笑得一脸腼腆。
照片洗出来,被莫语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旁边是那张几十年前的老照片。
苏丽看着两张照片,突然说:“你看,多像啊。”
“嗯,”
莫语搂着她的肩,“都是一家人。”
夏天的时候,影的杂货铺对面开了家便利店,卖的东西比他全,还24小时营业。
影愁得好几天没睡好,蹲在门口抽闷烟:“你说我这卤味摊,会不会被挤黄了?”
金梅刚从海边回来补货,闻言踹了他一脚:“就你这卤味,全城找不着第二家!
明天我帮你挂个牌子,‘影记卤味,平安胡同独一份’!”
阿力也帮着出主意:“我给你雕个卤锅形状的招牌,再刻上‘老汤熬了十年’,保准吸引人。”
还真管用。
街坊们都念旧,觉得便利店的东西没影的卤味实在,加上新招牌一挂,不少人特意绕到胡同来买,影的生意反而比以前还好。
他乐得合不拢嘴,每天卤完肉就搬个小马扎坐在门口,看着对门的便利店,跟路过的人说:“还是咱老手艺吃香!”
苏丽的设计室开了分店,就在胡同口,阿力的木作坊也扩大了,雇了两个学徒。
俩人经常一起去进货,回来时总被影拦住:“带啥好吃的了?分我点!”
金梅的渔家乐成了网红地,不少客人听她说起平安胡同的故事,特意找来打卡,就为了看看新门楼,尝尝影的卤味。
影干脆在杂货铺里摆了张桌子,上面放着本留言簿,来的人都爱在上面写两句,有夸卤味的,有赞门楼的,还有人画了幅简笔画,影举着擀面杖,金梅挥着拳头,逗得大家直笑。
秋天的时候,阿力和小雅也有了孩子,是个姑娘,眉眼像小雅,笑起来有两个小梨涡。
影提着卤猪蹄去看,进门就喊:“我干闺女呢?让干爹抱抱!”
院里顿时热闹起来,两个孩子的哭声、笑声混在一起,张叔的锣声、王婶的嗓门、李大爷逗孩子的声音,像支乱糟糟的交响乐,却让人听着心里踏实。
莫语抱着儿子,看着眼前的光景,突然想起刚搬来的时候,胡同里冷冷清清的,他总觉得自己是外人。
现在才明白,所谓的家,不是一间屋子,是这群吵吵闹闹的人,是这口熬了十年的老卤,是这扇刻满故事的门楼,是不管啥时候回来,都有人笑着喊你一声“吃饭了”
。
影突然喊他:“莫语!
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