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
刘安眼神闪烁,显然也在飞快算计,他搓了搓手,嘿嘿一笑:“我听大哥的!不过我觉得妹子说得有道理,纸坊稳当。跑商队……咱们虽然熟路子,可到底不是自己做主买卖,里头门道也多,万一赔了……”
老四刘乐也小声道:“我……我觉得纸坊好,能认字算账……”他性子喜静,对奔波在外实在没什么兴趣。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老三刘喜身上。
刘喜梗着脖子,瓮声瓮气地道:“我还是觉得走镖挺好……”他话没说完,就看到老娘投来的不赞同的目光,以及大嫂那隐含担忧的眼神,再看看老二老四那明显倾向于纸坊的态度,剩下的话便咽了回去。他烦躁地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改口:
“……不过,纸坊也行!反正有银子赚就行!”
刘平看着弟弟们,又看看一脸期盼的妹妹和满眼担忧的老娘,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深吸一口气,重重一拍大腿:“好!那就听秀芝的,选纸坊!”
他目光扫过三个弟弟,语气沉肃:“咱们兄弟,往后就把这纸坊当成咱刘家新的基业来经营!不能再像以前走镖那样莽撞了,得稳下来,好好干!不能让杨家失望,更不能辜负了妹子在中间为我们周旋!”
“大哥放心!”刘安立刻表态。
“嗯!”刘喜也用力点头。
刘乐更是认真地道:“我一定好好学,把账目管清楚!”
大事商定,刘家众人心里都像是落下了一块大石,气氛顿时轻松起来,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办纸坊需要准备些什么,场地选在哪里合适,原料怎么解决……
一家人正商量着细节,院外传来了顾九的声音:“二奶奶,老夫人让奴婢来问问,舅爷们可歇息好了?前厅备了午饭,请舅爷们和姥姥、大舅夫人过去用饭呢。”
“哎!这就来!”刘秀芝连忙应了一声。
午饭就摆在宽敞的堂屋里,开了满满两大桌,依旧是分开坐。席面看着比乔迁那日更加丰盛,有杨家特色的西红柿炒蛋、清炒蛇瓜,以及颜氏最拿手的红烧肉和冰糖肘子,香气四溢。
经历了上午的震撼和方才的自家人商议,刘家兄弟此刻心态已然不同,不再是单纯的客人,更像是即将合作的伙伴,言谈间少了些拘谨,多了几分亲近和实在。频频向杨老爹、杨大江敬酒(以茶代酒),感谢的话说了又说。
杨老爹和杨大江也热情回应,气氛十分融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刘平放下茶杯,站起身,对着杨老爹和颜氏,以及旁边的杨大江、元娘郑重地抱了抱拳,朗声道:
“叔,婶,我们兄弟商量好了。承蒙你们不弃,愿意拉我们一把,我们选……办纸坊!”
他语气坚定,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杨老爹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了点头:“好。纸坊稳妥,是个长远之计。”
颜氏也笑得合不拢嘴:“好好好!定了就好!往后咱们两家,劲儿往一处使!”
接下来,便是细节的商议。股份比例按照舒玉说的定,杨家五成,刘家三成,王家两成。启动本钱,杨家可以先借给刘家一部分,等纸坊盈利后再从分红中扣除。选址、建作坊、招募人手等一应事宜,主要由刘家负责,杨家和王家从旁协助。王家主要负责官面打点和部分高端销路(比如供应给县衙、书院等)。
舒玉还特意强调了一点:“造纸的方子,是咱们的核心,一定要保密。关键步骤,最好由舅舅们亲自掌握,或者找绝对信得过的自家人。”
刘平连连点头:“玉丫头放心,这个道理我们懂!”
事情谈得异常顺利,双方都是诚心合作,又有刘秀芝这层关系在,很多细节很快就敲定了。杨老爹让刘全拿来纸笔,当场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