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周边州县,陆续出现了几家效仿顾家女学、不同程度向平民女子开放的私塾或义学,虽然规模和质量参差不齐,但无疑开启了一种新的风气。
最让明兰感到欣慰的是,人们对“门第”
的看法,确实生了深刻的改变。
如今在宥阳,评价一个女子,出身固然仍是因素之一,但已不再是唯一或最重要的标准。
人们会更看重她是否知书达理、是否有能力、是否品行端方。
一个从顾家女学毕业的贫寒女子,因其能力和教养,往往能说到一门比原先预期好得多的亲事;而一个徒有家世却愚昧骄纵的女子,在婚嫁市场上也未必再如以往那般抢手。
这种价值观的缓慢迁移,其意义远过女学本身培养了多少学生。
它意味着一种新的可能性正在被社会逐渐接受:女子的人生价值,可以不再完全绑定于父家或夫家的门楣,而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学识和努力去创造和定义。
明兰深知,彻底消除门第之见绝非易事,前路依然漫长。
但她亲眼所见,这些年来,无数个如招娣、蕙娘、秀姑一般的女子,因为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人生轨迹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们变得更加自信、独立、有力量,不仅改善了自己的命运,也如同涓涓细流,汇入社会,悄然改变着周围的土壤。
看着台下那些朝气蓬勃的脸庞,明兰心中充满了平静与力量。
她最初创办女学,或许只是源于一丝不甘与怜悯;而后顶住压力开办外舍,是出于对公平的朴素追求。
时至今日,她更加确信,自己当年在那扇侧门外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
教育的力量,如同春风化雨,虽无声,却能滋养最干涸的心田,能穿透最坚硬的偏见之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条由无数平凡女子脚步踏出的蹊径,正向着更广阔、更光明的未来,蜿蜒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