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几年光阴如水般平静流过,顾家女学在宥阳乃至更大的范围内,已经树立起一块独特的金字招牌。
这块招牌,不再仅仅依赖于顾侯的权势和盛家的清誉,更多的是源于其多年来培养出的、遍布各业的优秀女子,以及由此带来的广泛社会影响。
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女学的声誉,是靠一届届毕业学生的言行与成就,一步步走出来的。
这一日,女学举办一年一度的“成果展觐会”
,这已成为宥阳城一项颇受关注的盛事。
不仅内舍外舍学生的优秀作品得以展示,许多已毕业、在各行各业有所建树的学生也会受邀回“娘家”
看看,与先生们叙旧,向学妹们分享经验。
今年的会场,比往年更加热闹。
明兰端坐主位,看着眼前济济一堂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台下,有依旧绫罗绸缎的官家小姐,有布衣钗裙的平民女子,她们此刻共处一室,虽身份各异,却都洋溢着求知带来的自信与光彩。
那种因出身不同而产生的无形隔阂,虽未完全消失,但已淡化了许多。
更重要的是,那些从外舍走出的女孩们,用她们的实际成就,赢得了真正的尊重。
一位身着干净利落短袄布裙的年轻女子正在台上分享她的经历。
她名叫蕙娘,是外舍最早的一批学生之一,家境极为贫寒。
如今,她已是宥阳最大绸缎庄“云锦阁”
的三位核心画师之一,专门负责设计新式刺绣图样。
“当初若非夫人垂怜,准我入外舍学习,蕙娘今日,恐怕仍在田间地头挣扎,或是早早嫁为人妇,重复祖辈贫苦的命运。”
蕙娘声音清晰,毫不怯场,“在女学,我不仅识了字,学了画,更明白了‘人穷志不能短’的道理。
如今,我设计的图样能卖到苏杭,所得工钱足以奉养父母,抚育幼弟读书。
知识于我等女子,并非装饰,而是安身立命、挺直腰板的根本!”
她的话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台下许多外舍在读的女孩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
内舍的小姐们也多露出思索的神情,她们或许一生无需为生计愁,但蕙娘身上那种不依附于人的独立与自信,同样令她们触动。
另一位分享者,是已成为本地一名小有名气的稳婆的秀姑。
她当年因家境困难,只在外舍断断续续学习了两年,主要掌握了基础的妇女生育卫生知识和常见草药用法。
“俺没啥大本事,就会接生。”
秀姑话语带着乡音,却充满自豪,“可就是因为在外舍学了怎么干净接生、怎么处理突状况,这几年经俺手接生的娃娃,产妇得‘月子病’的少了,娃娃夭折的也少了。
街坊邻居都信俺,说俺是‘秀才稳婆’哩!”
她憨厚地笑着,“俺就想着,能用自己的手艺,帮到姐妹们,让她们平平安安地当上娘,这就是俺在女学最大的造化!”
还有一位女子,如今在邻县一家新办的女学里担任启蒙先生。
她原本是宥阳一户小吏家的女儿,因家道中落险些失学,是明兰设立的“励学基金”
资助她完成了在内舍的学业。
“我深知求学不易,尤其对女子而言。”
这位女先生温文尔雅,言辞恳切,“如今我能将顾夫人‘有教无类’的理念带到新的地方,让更多的女孩子有机会读书明理,觉得此生甚有意义。
顾家女学于我,不仅是授业解惑之所,更是点燃薪火之地。”
这些鲜活的事例,如同一颗颗投入水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扩散得越来越远。
顾家女学的模式,开始被更多有识之士所关注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