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所设,各州按照人口的多少,留下一部分原本上贡的钱粮充作本钱。每年夏秋之交,谷物价格不高时,就出钱收购存储。遇到谷物市价很贵的时候就出售谷物,用来平衡市价。而到了大灾之年,常平仓就会按照州府上报情况,得到朝廷批准后,从附近受灾较轻的州郡运粮过来充盈粮库。然后发放救济粮,为百姓续上一条命。
这样的安排初心是好的,结果被人念歪了经。由于三司的兵马被经常拖欠军饷,常平仓被经常挪动充军费,朝廷对此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杨宗谨道:“如果我所料不错,这次的救济粮多半是有名无实。运了过来之后,当着我的面放进粮仓。再来一手彻查粮库,大义凛然。等到数目对不上,就上报朝廷参我玩忽职守。”
“夫君既然什么都知道,却为什么不动手?”李媗之好奇的问道。
“我在等他出手!”杨宗谨神秘一笑。
又过了几日,提举常平司忽然派人前来通知杨宗谨说,朝廷拨发的赈灾粮已经运抵庐州南加仓,请杨宗谨前往监督查验。
李媗之一听,暗暗佩服杨宗谨有远见。于是更加好奇杨宗谨下一步该怎么走,遂央着杨宗谨要一起去看一看。
杨宗谨起初不同意,耐不住李媗之软磨硬泡,只好同意。
李媗之已要求去,赵福霖自然要跟着。
就这样她们成了杨宗谨身边的女扮男装的护卫,随着杨宗谨一起沿着宽阔的河边骑着马,缓缓而行到南加仓。
满眼望去,数艘运粮大船停泊在码头。桅杆上挂着灯笼,帆前悬挂着红底大旗,上面写着“奉旨赈灾”四个大字。而在码头通往粮船的两侧站着一群吹吹打打的人,据说是很喜庆的曲子。
但在杨宗谨看来,有点瘆得慌。他们用的是唢呐,那吹起来感觉像……不吉利。
众人看到杨宗谨抵达,纷纷来相迎。
杨宗谨翻身下马,一一拜过。
作为提举常平司的主官,潘中岳无疑是这次运粮的主角。
只见他含威带怒地审视着众人,高声道:“朝廷鸿恩,为庐州百姓生计,特下诏运来救济粮。我等应该铭记于心,好好奉公办差。”说完,对着汴梁城的方向作揖。
杨宗谨随其他官吏也有样学样,学着潘中岳对着汴梁城方向行礼。
行完大礼,潘中岳扭头看向粮船,高声道:“开运。”
“开运……”船上的水手和准备搬运的挑夫齐声应和。
潘中岳又看向杨宗谨,笑道:“请杨提刑登船验粮。”
“好的。”杨宗谨应了一声,孤身登上其中一艘大船,来到一堆堆积如山的用
